国殇(屈原)
授课班级:16电/16烹面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背诵整首辞,并正确解释重点词、句。
二、情感目标: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整首辞各层次的划分,以及各层次间的关系;重点古词的字音、字意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写作特色,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感情,整首辞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先学后教法相结合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5分钟)
心系国家是赤子不朽的灵魂之歌,无论是处于羁旅漂泊的苦楚,还是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他们内心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人士,屈原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位代表;在群星闪烁的中国文学长河中,有着无数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国殇》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篇。 二、介绍《楚辞》和屈原的常识(5分钟)
1、《国殇》选自《楚辞选·九歌》,《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色的诗歌。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国的年轻战士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最为主要的文学形式,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如《离骚》、《天问》、《九歌》,因为它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为《楚辞》。
2、屈原,名平,早年得楚怀王信任,官左徒,不久,因受到贵族政治集团的诋毁,被怀王疏远,放逐汉北。顷襄王时又被流放到长江南部。当他走到湘水附近的汨罗江时就自沉而死。我们的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也是由此而来的。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作品充满着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不朽典范。《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而改编的组诗,共11首。 三、课文导读(5分钟)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三强鼎立。秦、楚、齐三国都有实力通过兼并战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屈原高瞻远瞩,主张连齐抗秦,最后由楚国统一中国。但楚怀王,顷襄王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没有统一中国的勇气和远见,在抗秦与亲秦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楚国日益衰弱,秦国日益强大。秦楚交战,楚必败,每次战争,楚国将士死伤无数。《国殇》正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 四、第一次自学(5分钟)
学生散读,齐读诗歌,并解释基本诗意和关键字词。
注音:毂 旌 躐 殪 絷 枹 怼
字意:操、矢、旌、凌、躐、殪、霾、援、怼、严杀、忽、超、诚、终 五、第二次自学(25分钟)
1、给整首辞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本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激战的过程和将士们英勇战斗血染沙场的情景。
开头四句写战斗开始的情况,战士们手持吴戈身披犀甲奔赴战场,楚军战士非常勇敢,一上战场,就和敌军展开了白刃战。车轮交错,刀剑相接,尽管敌人旌旗蔽日,兵士密集如云,但楚军战士仍冒着敌人发来的箭矢,向前冲杀。战斗一打响,楚军战士就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气概。 以下六句写激战的场面和楚军将士牺牲的悲壮结局。
由于寡不敌众,楚军阵地被冲破了,驾战车的骖马(战车两边的马)被打死打伤,战车的车轮陷入了泥潭之中,战马被绊倒了。但是将士们仍然手持“玉枹”(鼓槌),鸣鼓进攻。最后写战斗结束了,作者用“天时怼兮威灵怒”的诗句来渲染战场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气氛。后面一句“严杀尽兮弃原野”,点明伤亡惨重,从而突出了战士们的牺牲精神。
第二部分,表示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悼念,赞颂他们勇武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出不入兮往不返”,歌颂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平原忽兮路超远”,对烈士牺牲在遥远的异乡表示钦佩和悼念。中间四句写楚军将士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这样的战士既勇敢又威武,他们气概凛然,始终不可冒犯。高度赞美了他们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最后两句表示对烈士们的无限景仰和热烈的赞颂。他们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崇高的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2、写作特色
1、本诗战斗场面的描写很出色。
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诗句虽不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出发,与敌接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从写法上,作者把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结合起来,把动态描绘和静止画面结合起来,把暗写敌人凶猛和明写楚军奋勇结合起来。
2、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叙和赞相结合。
本诗第一部分描写战争情况,第二部分赞颂烈士们的业绩和精神。前者叙的内容是后者赞的依据,后者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两者有机联系,互相映衬,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
3、此外,诗歌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敌方人多势盛,渲染战斗气氛。如“旌蔽日兮敌若云”。语言上,全诗都是七字句,且用“兮”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也使感情的表达显得庄重。语言比较质朴通俗,非常切合这首诗的题材和内容。 六、文章主旨概括(5分钟)
全文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七、练习册P1 基础知识应用 第一大题 八、学生整理笔记、教师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