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音乐下册《蝶恋花答李淑一》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蝶恋花·答李淑一 课型 欣赏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 模唱歌曲、表现音乐 教具 学法 教法 多媒体课件、钢琴、相关图片 欣赏法、讨论法 引导欣赏、教授法 蝶恋花·答李淑一 板书 设计 二、歌曲欣赏 一、背景介绍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导 入 教学过程 二、歌曲分析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解放后弹词开篇的优秀作品之一。它既在评弹书场中演唱,又是歌唱家的独唱曲目。1961年获全国业余歌曲创作一等奖。 此曲唱腔运用评弹中蒋调和陈调的旋律,并吸收了戏曲的板腔变化手法而构成的一个富于抒情的完整唱段。 互 动 探 究 合 作 学 习 如“我失骄杨君失柳”句,就是典型的蒋调的上句腔,变化出“散板”、“中板”,结合旋律的起伏,加强了激动的情感。“问 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则以深邃的眷恋之情,揭示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又如“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音乐用舒展悠扬的慢板,频繁的强弱力度变化,忽放忽收,形象地唱出嫦娥在万里长空为忠魂翩翩起舞的意境。 其中“魂”字是利用了韵母(字尾)作拖腔处理,抒发了作者对烈士崇敬缅怀之情。最后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的“顿作倾盆”四字用了强音唱法,使字音铿锵有力,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 “雨”字的闭口韵,在行腔中运用渐强的唱法,仿佛人的激情涌动如海如潮,由远及近从天而降。整个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音乐的特点,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 备注 播放相关音乐,学生欣赏,引发学习兴趣

三、学生思考: ①辨别演奏乐器(琵琶、三弦) ②演唱的语言——有方言特色,流行地区(江苏、浙江等地) 四、复听全曲,感受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的变化。 拓 展 延 伸 学唱一两句(试用方言唱),进一步体验情感与艺术效果。 概括弹词的特点,流行地区,艺术特色。 小 结 教后 反思 总结、下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