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周口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周口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毛笔: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胡忆红

中国上下五千午,形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統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恩,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毛笔,此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紜。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忐》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宇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为被”,制成毛笔。因为这个传说,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些文饰的点的收笔往往带有挑锋,横线的收笔则往往有蚕尾;长线条饱滿圆润,一眼就能看出毛笔的踪迹来。在商代的一些器物上也可寻得些计毛笔的痕迹。

早期毛笔式样多种,名称也不一。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栽,吴国称之为“不律”,楚国称之为“聿”,燕国叫“弗\蒸国叫“笔”。后来秦一統天下,“笔”的名宇便被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汉魏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对毛笔的制作工艺捉出了更高的要求。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宋元之际,天下大乱,宋宣南迁,政治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四处流亡,另谋生计。湖州逐渐取代了立州,成为制笔中心,宣笔便湖笔所取代。自元代始,山西、湖南、浙江等多地出产名笔,但只有浙江湖州的湖笔能甲天下。沈梦麟有诗描绘湖州一带家家制笔的景况:“山下人烟如井邑,

1

家家蹲兔供文苑。”毛笔制作工艺也日趋成熟,由此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的理论总结性著作《考余事》。其由明代屠隆编著,详细叙述我国毛笔的发展历史、毛笔工艺以及历代制笔名家。在书中,屠隆捉出一款好的毛笔必须具有“四德”,即“尖、齐、圆、健”。“尖”指笔鋒,尖如锥状;“齐”指笔锋打开后,齐如刀切,无参差;“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健”指写画时富有弹性,落笔时健劲有力。“四德\俱备才是好笔。它也暗含文人学士应具有“仁、义、礼、智”四德。时至今日,“尖、齐、圆、健”这四大口诀,仍是评判优质毛笔的标准。

西汉扬雄称:“书,心画也。”虽然用笔技巧无外乎“皴、勾、勒、点”等,但毛笔之奇妙正在于人们在书写中浸淫了七情六欲,饱蘸了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都融注其中。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牝记忆、历史情怀和审美情趣,定会伴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即“笔墨紙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

B.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读书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C.中国的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令人遗感的是后者巳淡出历史舞台。

D.当代四大笔指的是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毛笔在当今书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唐代,“宣笔”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那是因为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

B.“宣笔\被“湖笔”取代的原因:一是宋室南迁,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二是宣州笔工为躲避战乱流亡湖州。

C.元末明初文学家沈梦麟的诗句“山下人烟如井邑,家家缚兔供文苑”生动地描绘了元代湖州一带家家制笔的景况。

D.《考槃余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的理论总结性著作,它详细叙述我国毛笔的发展历史、制笔工艺及历代制笔名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秦将蒙恬造笔的说法《史记》等书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

2

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

B.早期毛笔式样多种,名称不一,燕国叫\弗”,秦国叫“笔\秦一统天下后,“笔”的名字便被确定下来,沿用至今。

C.毛笔“四德”,即“尖、齐、圆、健”,“四德”俱备才是好笔;时至今日,“四德”仍是评 判毛笔优劣的标准。

D.虽然毛笔用笔技巧平淡,但其奇妙在于人们在书写中浸淫七倩六欲,饱酯喜怒哀乐,将生命关怀和社稷理想融注其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她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終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們眼晴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侯,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已去过哪些地方。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說话话。奶奶轻轻地碰了它们的小脑袋说;“两无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拔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肩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說:“小时侯,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