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论文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姓名:陈亚丹 学号:1226150066 班级:2012级地理科学 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

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摘要:本文以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来探讨人与生物关系的密切性,从中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从生物多样性减少研究背景,原因,措施等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物种灭绝 人类活动 参考资料:

《中国科技产业》 2004年第10期 傅晓华 《生物多样性》 第21本 第一期

《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伍光和 蔡运龙 《地理环境之影响》北京商务印书馆 森普尓,1937 《城市扩张危机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蒋志刚等,1997

1.研究背景

人类对生物的影响正在对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压力,并威胁着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往往是\被动和滞后的\但这种\被动和滞后\的影响又是持续的、不可抗拒的,对\人类-环境\系统的再输入又产生\主动\的和\居高临下\的影响.过度消费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破坏了自然环境.过度消费,除了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以外,还进行超过自然承载能力的消费.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 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圈层。30多亿年来,生物圈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旧物种不断灭绝,新物种陆续产生,形成了目前种数多达500-1000万

种,包括许多不同等级,规模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环境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特殊圈层。人类既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又生存在这个圈层里。因此,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必然较之其他圈层影响更加深刻和强烈。概括地说,人类对于生物圈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通过捕食,采食,毒杀和改变局部环境加速物种灭绝,无意识造成某些物种的意外繁殖,破坏天然植被的同时又以人工方式保护,培育和驯化极少有用动植物种,致使天然生态系统趋向简单化等等。

2.生物多样性

2.1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变异和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1) 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2) 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由于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环境不断得到改善。(3) 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4)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如今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2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物种灭绝实例

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已经灭绝的物种是指在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大灭绝不单是一个物种灭绝,而是很多物种在相对比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即几十万年,或者是几百万年里灭绝了。

有报道表明,17-20世纪的400年中灭绝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大约有400个种和亚种,灭绝速度为其未受人类干扰的100~1000倍,其中哺乳动物在17世纪为5年灭绝1种,20世纪则为每两年灭绝一种。而世界资源研究所一份报告表明,今天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已经是自然状态下的1000倍。照此速度,今后二十年内,每十年将丧失全球物种的10%,即每天约有150个物种永远消失。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到了1681年,渡渡鸟(Dodo),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