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题库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钢的热硬性是指钢在高温下保持 的能力。 【 C 】 A、高抗氧化性 B、高强度 C、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D、高耐磨性

2、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钢的 。 【 C 】 A、含硫量 B、含锰量 C、含碳量 D、含硅量

3、一般来说,碳素钢淬火应选择 作为冷却介质。 【 C 】 A、矿物油 B、20℃自来水 C、20℃的10%食盐水溶液 D、10%碱水溶液

4、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能力,称为 。 【 B 】 A、淬硬性 B、淬透性 C、耐磨性 D、耐蚀性

5、钢的回火处理在 后进行。 【 C 】 A、正火 B、退火 C、淬火 D、调制处理

6、过共析钢正火的目的是 。 【 C 】 A、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B、细化晶粒,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C、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 D、防止淬火变形与开裂

7、对于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其热处理方法为 。 【 D 】 A.淬火+低温回火 B.完全退火 C.水韧处理 D.固溶+时效

8、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 )。 【 C 】 A、Acm+(30—50℃) B、Ac3+(30—50℃) C、Ac1+(30—50℃) D、Ac1- (30—50℃) 9、共析钢奥氏体化后,在A1~680℃范围内等温,其转变产物是 。 【 D 】 A. 上贝氏体 B.屈氏体 C. 索氏体 D.珠光体

10、为使高碳钢便于机械加工,常预先进行。 【 C 】 A.淬火 B.正火 C.球化退火 D.回火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在题号前作记号“√”或“×”)

【 × 】1、 淬透性好的钢,淬火后硬度一定很高。

【 × 】2、 实际加热时的临界点总是低于相图的临界点。

【 √ 】3、 淬火钢在回火时,其基本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硬度下降,

而塑性、韧性提高。

【 × 】4、 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回火过程中无组织变化。

【 × 】5、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淬硬层深度取决于电流频率:频率越低,淬硬层越低,

淬硬层越浅;反之,频率越高,淬硬层越深。

【 √ 】6、 亚共析钢加热至Ac1和Ac3之间将获得奥氏体+铁素体二相组织,在此区间,

奥氏体的含碳量总是大于钢的含碳量。

【 √ 】7、化学热处理既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又改变其表面组织。 【 × 】8、所有合金元素均使Ms、Mf点下降。

【 × 】9、T10和T12钢如其淬火温度—样,那么它们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也是一样的。 【 √ 】10、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也是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大的过程进行的。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过冷奥氏体是指过冷到 温度以下,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 C 】 A、Ms B、Mf C、A1 D、A3

2、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主要依据是 。 【 B 】 A、C曲线 B、铁碳相图 C、钢的Ms线 D、IT曲线

3、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必须 临界冷却速度。 【 A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关

4、T12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 【 C 】 A、Accm+30-50℃ B、Ac3+30-50℃ C、Ac1+30-50℃ D、Accm-30-50℃

5、调质处理就是 的热处理。 【 C 】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D、淬火+回火

6、化学热处理与其热处理方法的主要区别是 。 【 C 】 A、加热温度 B、组织变化 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D、保温时间

7、零件渗碳后一般须经 处理,才能使表面硬而耐磨。 【 A 】 A、淬火+低温回火 B、正火 C、调质 D、淬火

8、用15号钢制造的齿轮,要求齿轮表面硬度高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应采用 热处理 【 C 】 A、淬火+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D、渗碳 9、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550~250℃温度区间等温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是 【 C 】 A、马氏体 B、索氏体 C、贝氏体 D、珠光体

10、调质处理后可获得综合力学性能好的组织是 。 【 C 】 A、回火马氏体 B、回火托氏体 C、回火索氏体 D、索氏体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在题号前作记号“√”或“×”)

【 √ 】1、 完全退火不适用于高碳钢。

【 × 】2、扩散退火的加热温度较低,属于低温退火。

【 × 】3、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都是片层状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所以它们的

力学性能相同。

【 × 】4、钢在实际加热条件下的临界点分别用Ar1、Ar3、Arcm表示。 【 √ 】5、在去应力退火过程中,钢的组织不发生变化。 【 × 】6、钢渗碳后无需淬火即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 √ 】7、由于正火较退火冷却速度快,过冷度大,转变温度较低,获得组织细,因此同

一种钢,正火要比退火的强度和硬度高。

【 √ 】8、含碳量低于0.25%的碳钢,可用正火代替退火,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 × 】9、钢的含碳量越高,选择淬火加热温度也越高。

【 √ 】10、表面淬火的零件常用低碳结构钢制造,经淬火表面获得高硬度。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钢的化学热处理

答:钢放在一定的化学介质中,使其表面与介质相互作用,吸收其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并通过加热,使该原子自表面向内部扩散的过程称钢的化学热处理。 (5分) 2、奥氏体的稳定化(5分)

答:过冷A在淬火过程中发生M转变时,如果因淬火中断(在一定T下停留)或对A进行一定塑性变形后,会使随后的M转变出现迟滞或使M转变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A的稳定化 3、脱溶沉淀

答:过饱和固溶体大多数是亚稳定的,在室温放置或加热到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将发生某种程度的分解,析出第二相或形成溶质原子聚集区以及亚稳定过渡相,这一过程称为脱溶或沉淀。 (5分) 4、淬透性与淬硬性

答:淬透性是指钢材被淬透的能力,或者说钢的淬透性是指表征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特征;(3分)淬硬性是指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大硬度(2分)

四、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简述钢的表面淬火的目的及应用。

答:钢的表面淬火的目的是改变钢的表面的性能,提高表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钢的芯部仍然保持良好的韧性,从而提高钢件的综合性能。(5分)应用:齿轮,凸轴,曲轴及各类轴类零件在扭转弯曲灯交变载荷下工作,并承受摩擦和冲击,其表面要比芯部承受更高的应力,因此,要求零件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要求芯部具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韧性和塑性。采用表面淬火工艺可以达到这种表硬心韧的性能要求(5分) 2、常见淬火的缺陷与预防。 答:

1)淬火变形,开裂

预防及补救:(1)尽量做到均匀加热及正确加热(2)正确选择冷却方法和冷却介质(3)正确选择淬火工件浸入淬火介质的方式和运行方向 基本原则是:(a)淬火时应该尽量保证能够得到最均匀的冷却(b)以最小阻力方向(4)及时,正确的回火(2分) 2)氧化,脱碳,表面腐蚀及过烧 (1分) 3)硬度不足: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硬度不足,除对已出现缺陷进行回火,再重新加热淬火补救外,应该严格管理炉温测控仪表,定期按计量传递系统进行校正及检修

(2分)

4)硬度不均匀(软点):可以进行一次回火,再次加热,再恰当的冷却介质及冷却方法的条件下淬火补救,对由于碳浓度不均匀引起的硬度不均匀,对未成形的工件,为了消除碳化物偏析或粗大,可用不同方向的锻打来改变其分布及形态,对粗大组织可进行一次退火或正火,使组织细化及均匀化(3分)

5)组织缺陷:有些组织缺陷尚和淬火原始组织有关,列入粗大马氏体,不仅淬火加热温度过高可以产生,还可能由于淬火前的热加工的过热组织遗传下来,因此,在淬火前采用退火等办法消除过热组织 (2分) 3、奥氏体稳定化概念和奥氏体稳定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答:(1)保留一定Ar量,以减少工件变形,方法: (5分) ① 采用分级淬火,在Ms点以上温度停留,产生奥氏体热稳定化,控制残留奥氏体量。 ② 采用等温淬火,控制残留奥氏体量。

③ 提高A化温度,增加A含碳量,降低Ms点,以增加钢中的Ar含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