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开题报告格式及要求1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OEM对机电行业出口发展的影响

及发展前景分析

学生姓名: 郭秀慧 学 号: 030206218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于志军(高级经济师)

2007年4月8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国际分工对于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分工和国家的形成是国际贸易发生的两大前提条件。国际分工理论对国际贸易也同样具有重要解释作用和指导意义。

1.1 国际分工学说

1.1.1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一国以为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无论是自然禀赋,还是后天获取的,使其生产某种商品的绝对成本低于其它国家,则该国应集中资源,专业化生产这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则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这种以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被称为“地域分工理论”或“绝对成本学说”。 例如: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

1.1.2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比较成本学说指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方均可以获得利益。贸易模式为:优势国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优势较小的产品。劣势国家出口劣势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原则是“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

1.1.3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H—O 定理提出,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从而获得贸易利益。传统理论强调比较成本的差异源于生产要素效率的差异(在李嘉图的例子中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歇学说则把比较成本的差异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和生产不同商品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比重(密集性)不同。

例如,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和纺织品、鞋帽、玩具和箱包等轻工业产品,对于中国出口创汇、解决就业,融入国际市场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东地区出口石油;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都发挥了其比较优势。

1.1.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三个时期。它们是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成熟时期和产品标准化时期。三个时期的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为:(1)产品创新时期。(技术密集型产品,创新国出口,模仿国进口)(2)产品成熟时期。(资本密集型产品,模仿国出口,创新国和发展中国家进口)(3)产品标准化时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新国和模仿国进口)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技术差距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的,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贸易发生原因的理论。此理论证明了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求相似的国家之间,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

(2)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理论是弗农从科学技术进步这个因素出发所提出的贸易理论。这一理论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阐述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分析使比较利益学说从静态发展为动态。

(3)制成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弗农、赫希、威尔斯等人进一步分析了制成品贸易流向。

(4)原材料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梅基和罗宾斯在1978年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与对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料贸易的分析,提出了原材料贸易周期说。

1.1.5 国家竞争优势论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论认为国家及其国家环境是支撑企业和产业(industry)进行国际竞争的基础。波特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菱形模型即钻石模型中(The diamond of national advantage)。这四个因素是:生产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因素。波特的观点与传统理论不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只能解释一国企业由于本国要素禀赋而获得的成本优势,甚至新的规模经济学说也只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由于规模优势而使一国企业拥有成本效率。另外,波特与传统理论的静态分析不同,把竞争的动态化和演进作为理论分析的前提。

1.2 劳动力成本优势问题

在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劳动力成本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吸引成本驱动型的国外投资,承接国外公司加工制造环节的海外转移,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参数。但客观地说,人们对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有高估之嫌。相关数据表明,中国的工资水平要低于选取的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水平,但是由于中国总体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使得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要明显高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如墨西哥、菲律宾、韩国、印尼等),导致的结果是,尽管这些国家的工资水平要高出中国,但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却低于中国。

但进一步分析,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二元”特征,即外商投资企业的较高劳动生产率与国有企业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并存(要知道,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但它们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尚不到全部劳动力的1%),劳动生产率低主要源自国有企业。进而可以推演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低并不是绝对的,它在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大程度上可以在制度层面得到解释。即国有企业由于缺乏用工自主权,尚不能按照员工的边际生产率来决定其去留,其结果必然是冗员对劳动生产率的稀释。因此,只要企业改革到位,赋予它们应有的用工自主权,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1.3 加工制造环节的增值能力问题

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大为扩张,但事实上,此种产品只是表面上由发展中国家出口,但实际上这些国家从事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环节,大部分技术和技能包含在进口的零部件中。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贸易与发展报告》(2002)中的数据,尽管发达国家在世界制成品出口的份额现在有所下降,从1980年的82.3%下降为1997年的70.9%,但它们在世界制成品增加值中的份额,却从1980年的64.5%上升为73.3%;而发展中国家却与此相反,虽然在世界制成品出口的份额大幅度增加,从1980年的10.6%上升为1997年的26.5%,但并没有以相应的幅度提高在世界制成品增加值中的份额,只是从16.6%略升为23.8%。惟一的解释是,发展中国家所承接的加工制造环节在整个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较低层次,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例如,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最为活跃的电子产品生产中,第一层次是美国,他们生产的是高附加值的芯片和软件,在全世界电子行业中所获取的利润要占60%左右;第二层次是类似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他们生产关键性的电子器件,其利润要占到20%左右;第三层次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只是进行终端产品的加工组装或者一般性零部件的生产,所获利润只有10%左右。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参 考 文 献

1 白明.“入世”后我国机电行业面临的处境及相关对策分析.TRADE INFORMATION OF WORLD MACHINELECTRONICS,2000(2):21~24

2 刘华林.OEM 的鸡肋之困.企业管理Enterprise Management论坛·新思维.2006(5):12~13

3 庞守林.OEM与OBM的比较与转化.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2):38~40 4 赵艳杰.比较优势的发挥与中国企业“走出去”.专辑.2005(11):20~21 5 孟淑云.关于贴牌生产的思考.市场现代化.2005(444):55~56 6 程建平.品牌→名牌→贴牌→砸牌.中国经贸导刊.2006(10):50 7 项文彪.探求企业贴牌生产的生存之理.江苏商论.2005-01:129~131

8 朱海静,陈圻,蒋汨波.中国家电业OEM现状及发展对策.商业研究.2006 (336):96~98

9 郭富红.贴牌生产利弊谈.辽宁大连.13~14 10 金薇.由贴牌生产引发的关于我国现代制造业核心技术重要性的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2):57~58

11 王新玲.正在成为世界制造基地的中国家电制造业.中国工业经济.2003 (4):25~29

12 江文生.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分析.经济论坛.2003-02-03:6~7 13 郭婷.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思考.经营与发展.13~14 1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03~115

15 A. NOORUL HAQ and G. KANNAN.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SELECTING A VENDOR USING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 .2006(2):277~295

16 陈洪斌.联盟战略在机电行业中的科学探索.科学大众.江苏省设备成套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17 赵春明.国际贸易学.石油工业出版社.56~64

18 Lawrence D. Maloney, Unraveling the Confusion Over Mechatronics, Design News, February 5, 200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