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感覺與知覺
測謊器
一個人有時會因為某些原因而試圖掩飾自己的想法或情緒反應。這並不全然是為了說謊或欺騙,有時我們為了某些社交或禮儀的理由,也會掩飾真正的情緒反應。例如:在喪禮上看到一個人不小心摔得四腳朝天,我們一定會忍住不笑。又如自己寫了一本很得意的教科書後,遇到朋友的恭維,雖然心花怒放,但也還是會故作謙虛。這些情況,通常是為社會所接受容許的,但若有人是為了自身的利害而刻意欺騙,則我們就有必要區分他是否在說謊。 當一個人為了掩蓋自己所作的壞事而說謊時,絕大多數會擔心自己的謊言會被識破,因而會引發緊張、害怕的情緒。當然,這些情緒也會伴隨著肢體及表情線索出現,然而,一個訓練有素的人,可以用意志去控制其肢體及表情的線索。然而,相對而言,緊張害怕所引發的自主神經反應則不容易被抑制。
因此,測謊器(lie-detector)事實上就是一台生理多項記錄儀(polygraph),該儀器可以同時記錄接受測謊者的多個自主神經反應之指標,包括:心跳、血壓、呼吸變化以及膚電反應(簡稱GSR),一個說謊者所表現出來的緊張情緒,多半能不自覺的反應在其多項記錄儀的反應上。
進行測謊有其標準化的程序:首先,操作者會先測量被測謊者在放鬆的各項生理指標的平均值,以作為後續反應的基準線(baseline)。然後,操作者會提出一系列措辭小心的問題,要求被測謊者回答「是」或「否」。其中,有一類問題是被測謊者可能為了掩蓋罪行而說謊的「關鍵性問題」,例如:「你期中考普通心理學考試有無作弊?」第二類問題,則是一般無辜的人均可能會不自覺說謊的「控制性問題」,例如:「你曾經拿過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嗎?」第三類則是與罪行無關的「中性題目」,例如:「你家住台南市嗎?」。基本上,我們假設一個說謊的人,在回答「關鍵性問題」時的生理反應會明顯的強過另兩類問題。
雖然,這種推理方式直觀上看來頗具說服力,只可惜測謊器並不能百分之百分辨出無辜者及說謊者。有些無辜者可能有些神經質,當他們在回答「關鍵性問題」時,由於過度擔心自己被冤枉,而會變得很緊張,而使得生理的反應加上。職是之故,測謊的結果到目前為止,只能作為參考,並不能成為審判的重要依據(Lykken,1980;Rice,1978)。 資料來源:http://www.fgu.edu.tw/~psychology/know/data/exp/12.htm
1
色彩概論
從古代的遺蹟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從很早以前就有色彩的運用,即使到了今日,色彩仍與我們息息相關。
雖然色彩的運用可以追溯到20萬年前,但在歷史上,希臘是最先將色彩問題提出討論的。希臘的四原色論將火(白色)、水(黑色)、空氣(紅色)、土(綠或黃色)認 定為色彩基本的四元素,此時對色彩之研究僅限於哲學性。真正對色彩的研究,是 直到1666年牛頓經由三稜鏡得知了光譜,才邁入色彩科學的新紀元。
色彩是經由光線刺激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沒有光線就沒有色彩。光照射在 物體上,物體吸收了某些色光、反射了其餘的色光,透過視覺器官傳到大腦,由大 腦感覺色彩?雖然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至今尚無法完全了解當我們觀察色彩 時,會在大腦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眼睛與色彩的關係
有了光線和被照射的物體,還須經過健康眼睛的視覺作用,才能接受到色彩 以下是光線進入眼球後,視覺作用的次序:
人類的眼球形狀好像兩個小圓球,直徑約為22mm~24mm,分別被安置在有脂肪與肌肉的眼窩裡,在健全的狀況下,是可以隨意轉動的。下圖及表格為眼球的構造及功能介紹。
2
代眼球部號 位 1 2 3 4 5 6 7 8 9 角 膜 中 點 角 膜 無色、半圓形透明體 虹 彩 瞳孔即是其伸縮作用 水 晶 如同能自行調焦距之透鏡 體 前 房 眼 筋 玻 璃 體 構造 光線經過角膜 光量的調節 將光線折射由玻璃體傳至網膜 底片 暗箱 光線行進與功能 鏡頭 光圈 焦距 功能相同之相機部位 有網狀顆粒狀等神經層及圓網 膜 錐狀圓柱狀神經細胞層 脈 絡 膜 密接於外皮下,內含黑色體 吸收由外面投射過來的光線 10 鞏 膜 11 視 束 F
黃 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