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教学设计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梳理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形式,了解姓氏寻根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探究学习为原则,以点拨为主线,形成浓郁的合作学习氛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追宗溯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姓氏的知识,使学生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了解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的形成方式;探究姓氏背后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姓氏的知识以及中国姓氏的形成方式和发展脉络的了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乾隆十七年文武双科状元秦涧泉在游览岳王庙时,看到南宋大奸臣秦桧夫妇跪在岳王庙前,义愤地在岳王庙前题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可见秦涧泉对自己姓氏的尴尬。而著名的孔庆东教授每每出来讲学,总是很自豪的向听众介绍自己是孔子的第73代传人。

问题:(1)秦涧泉为什么尴尬?(2)孔庆东为什么自豪?(3)那秦涧泉为什么不改成孔姓?

教师总结:(1)(2)姓氏对我们是很重要的。(3)姓氏,表示的是血统。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分别亲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这节课,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姓氏背后的文化。 二、梳理探究

(一)提到姓氏文化,有一本不得不提及的关于中文姓氏的书——《百家姓》。它成书于北宋初(开国皇帝赵匡胤,赵为国姓——皇族的姓氏),收集了504个姓,其中单姓444个,复姓(司马、上官、欧阳、诸葛、东方、尉迟、令狐等)60个。

(二)504个姓?多乎哉?不多也。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那么这么多的姓氏,姓氏是怎么来的呢?(姓氏的起源)它有什么作用?

(三)我们想象一下,让时光逆转,回到人类童年时期的上古时代吧。大家来看看这几个古姓,“姬”、“姒”、“嬴”、“姜”、“姚”,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能不能猜测一下这是为什么?

明确:都有一个女字旁。与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特点有关。 大家看一下“姓”这个字,拆开就是“女”和“生”,可见姓是因为生而得。因此在母系氏族时期人们用姓是来区分不同的部落。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同姓不通婚,这是朴素的优生学,更是我们祖先们的智慧体现。

板书:姓——代表族号 别婚姻

(四)那么,氏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有什么作用?

随着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男性的权利渐渐强大,于是,一些显赫的男性头领为了区别于同一母系中的其他男子,便为自己确定一个称呼,这就是氏。氏最初的作用在于显示贵贱。

板书:氏——代表身份 别贵贱

有关姓氏的补充:姓氏原来只有贵族才有,平民无姓无氏。战国以后,人们开始以氏为姓,姓与氏合一。所以,我们今天所称的姓氏就是指姓。

(五)那么,姓氏的来源有哪些?

姓氏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雨变迁,其来源可谓丰富多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姓氏的来源有哪些方式?

大家看到课本第73页,从第一段第四行“夏商周三代”开始齐读到这段结束,边读边思考我们刚才的问题——姓氏来源有哪些方式?

1.对书中给我们列举的姓氏来源的方式,你是不是了然于胸了呢?请给下列姓氏归类。

屈 宋 廉 司马 陶 郭

屈,春秋时期,楚武王熊通封儿子熊瑕到屈地(今湖北秭归)去做首领,因为熊瑕本来在朝中做官,做得不错,就让他去享用屈邑的物产,人们于是称他为屈瑕。屈瑕的子孙也就以封地为姓,世代姓屈。

廉,五帝之一颛顼的曾孙名“大廉”。 司马,掌管军事之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