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焦丽锋 教材分析:《正反比例的应用》本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信息窗,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以及正反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从而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思考:
(1)什么是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什么叫解比例?
(4)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学生汇报。
【设计说明】:由旧知识引入,让学生巩固正、反比例的知识点,熟悉正、反比例的关系式,为新授支起“点路灯”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如果ab=5,那么a和b成()。 (2)如果x=6y,那么x和y成()。 (3)已知a/9=b,则a和b成()。 (4)当4/x=y时,x和y成()。 (5)如果a/5=6/b,a和b成()。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代表上台讲解。 2、有关比例的计算公式
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出示问题1:在一幅地图上,用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2千米,这张地图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学生自己完成,再小组交流汇报。
问题2:甲乙两城的实际距离是500千米,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应该画多少厘米?
【设计说明】:这例题是学生以往学过的归一问题。这样做,让学生经历旧知的梳理过程,更能使学生明确旧、新解题思路的异同,从而达到整合学习的效果。
三、巩固提高
1、在比例尺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4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小结:本课有什么收获? 小组讨论总结,再学生汇报。 作业:课本1、2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教学反思: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解比例和正、反比例的意义后知识的,其中如何解比例和正、反比例的意义这两个知识点是学习比例的应用的基础。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下去进行的,但是在自主学习之后,需要教师的给予一定的指导。
比例的应用这部分教材包括正、反比例两个例题,它的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含有辨证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在教学本课时,应该多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讨论题中不变量、变量中的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才能够正确列出方程。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本把新旧方法进行对比。也让学生充分了解了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运用。
练习题的设计能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尽量设计一些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新课的认识。
当然,本课还有不足之处: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灵活应用需要进一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