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意境知识点

系。

(1)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2)关于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作家艺术家可以而且应当对过去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借鉴,但这并不能代替自己的创造,也不能代替生活的源泉。 (3)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也就更带普遍性。

重点第三章

47.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48.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1认识性。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

界的特性。

a.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eg:《诗经》中的风雅颂三个部分,生动地再现了周代不同阶层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体验。)

b.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eg:曹禺的《北京人》,高度浓缩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c.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eg:《复活》中对聂

赫留朵夫在军队中的描写,揭示了沙皇俄国上层贵族不劳而获的生活本质。)

2倾向性。○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a.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eg:如莎士比亚戏剧中对觉醒后的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的表现。)

b.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eg:如巴金在《寒夜》中对病态社会中病态人生的描写。)

3实践性。○文学的实践性就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a.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eg:如《诗经》成为表达政治情绪,施行政治教化的重要手段。)

b.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影响。(eg: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及时呼应了土改运动,促进了中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和进步。)

c.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eg:如鲁迅就把文艺比作引导国民精神的“灯火”。) 49.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1)情感性。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

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侧重于就审美主体而言。

①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陈诗以展其义”“长歌以骋其情”。 审美价值评价有三个特征: a.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 情感愉悦的活动。

b.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eg. 人们欣赏齐白石的画作《虾趣图》,不是为了认识虾的动物学分类特征,而是叹赏画中之虾的活泼与灵动。)

c.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总之,对审美价值评价的上述特征不能孤立地看,而需要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个体的审美价值评价归根到底同他所处的实际社会生活状况密切相关,并受到实际利益需求的隐秘推动。

②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eg: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2)形象性。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文学的情感性侧重于就审美主体而言,文学的形象性则偏重于从审美对象来说。

①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eg:如朱自清在《匆匆》中对“时间”做的具象描写。)

②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eg:如高尔基《海

燕》中充满生命气息的海燕。)

(3)超越性。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有时也被称作文学的理想性。 ①对人与自然现实关系的超越。(a.人在文学中能动地刻画自然,并表达自身感受。b.人在文学中实现对自然的征服。c.人在文学中同自然结为知己。)(eg: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eg:如巴金在创作《家》时就经历了一个从苦难到新生的精神涅槃过程。)

③对人自我的超越。(eg:如诗歌对心灵的陶冶作用。) 50.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1)间接性。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比如中国古人就常用“诗中有画”来赞赏某人的诗作。文学语言在表现形象上的间接性,使文学艺术形象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为读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留下了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eg: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没亲眼看到,很难将诗句中描写的景色想象得那么真切具体。)

(2)精神性。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语言符号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文学在损失了部分感情直观的同

时,却更加接近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用语言这种最自由的表现手段将精神的深刻和丰富呈现出来。文学的精神性充分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心理描写之中, ( eg:如《离骚》就反映了忠贞诗人去国离家时的悲怨。)

(3)韵律性。文学的韵律性,是指作家艺术地运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性语言,相对于各种实用语言来说,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节奏和声韵之美。古往今来,作家在创作时都很注重文学语言的韵律美,(eg:如齐梁时期的“四声八病”说和闻一多等诗人对现代诗的韵律之美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51.文学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审美艺术,而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区别则在于它是一种语言艺术。

52.韵律是语言的固有特征,它是由语言自身的音节、声调、长短等相互呼应、对比所形成的有规律的现象。 53.几种重要的文学本质观。

①摹仿论:对于世界和外在事物进行的一种摹仿。忽略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

②表现论:作家情感世界与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和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紧密联系,从而占主导。(18世纪中叶) 优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缺点→过于重视情感,以偏概全,忽视了现实生活对情感的重要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