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建筑特点2014.11.28

拜占庭建筑风格特点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建在君士坦丁堡(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后来得名拜占庭帝国。公元47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形成封建制度。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之前,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

东罗马帝国又俗称拜占庭帝国,其建筑也称拜占庭建筑。拜占廷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拜占庭教堂建筑格局大致有三种: 1.巴西利卡式,平面似长方形;

2.集中式,即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中央有穹窿;

3.十字形,即平面为前后、左右等长的希腊十字,中央有穹窿顶。 根据东正教的宗教活动需要,以及宗教形态视觉效果的需要,拜占廷建筑多为集中式布局,其特征是中心对称,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中央是半圆状的穹窿顶。

帆拱的结构方式不仅使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渡在形式上自然简洁,同时把荷载集中到四角的支柱上,消解了中心大穹窿顶的水平侧推力,使整体建筑完全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穹顶之下的空间更加开敞。比起古罗马必须用圆形平面、封闭空间的穹顶技术来说有了非常重大的进步。帆拱、鼓座、穹顶这一套拜占庭的结构方式与艺术形式,以后在欧洲得到广泛流行。

拜占庭时期建筑的特点,除了对穹窿的偏爱之外,就是马赛克

(Mosaic)技术的大量使用。这种用涂有色彩的小陶瓷片来拼组图案的方法在罗马帝国初期就已经很盛行了。著名的庞贝城就出土了不少。但是把大面积的、色彩饱满的、精细的马赛克镶嵌画用在教堂内部的装饰上是拜占庭时期的特色。

拜占庭建筑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特征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高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体制。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拜占庭式建筑对俄罗斯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有重大影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