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知识点总结

文化史第一单元复习纲要

1、两条线索:一是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里了应有的贡献

2、掌握理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第1-2课:课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②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礼乐崩坏。士人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③在文化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 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一)儒家:

1.孔子 思想核心----“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

政治思想——①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以礼治国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儒家思想的创始人。②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③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2.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民本思想)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人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养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评价:① 《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③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 3.荀子 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价:①基本继承儒家思想,但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二)道家:

1.老子 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 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庄子 哲学思想——①“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②“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

超然的态度)。③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法家

韩非 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反对“是古非今”, 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

1 / 5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四)墨家

墨子——“兼爱”(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无等差的爱;孔子所说的是以轩辕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非攻”、“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节用”“节葬”

评价:①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三、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儒家学说——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3课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实行的原因: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黄老之学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3、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 4、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 5、作用: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1)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2)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3)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这一需要

2、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3、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有利于君主专制);人君须仿效天道,行仁政。 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5、评价:(1)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使君主实行“仁政”;(3)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消极: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第4课 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魏晋南北朝时期,受佛教、道教的冲击,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 / 5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单元知识点总结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

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起到了积极作用。(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①政治:专制政治的腐败,农民起义打击经济;②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③思想文化: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2、思想代表作:《焚书》、《藏书》

3、进步思想主张:(1)反对孔孟学说,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2)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5、对李贽思想的评价: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一) 经世致用思想——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

1、背景:(1)明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2)士大夫主张以史为鉴,学术与现实相结合 2、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各自的著作)

3、主要思想:(1)学术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许多和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2)“工商皆本”学说广泛提出 4、评价:(1)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二) 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1、背景:明朝后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主要思想:(1)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2)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构) 3、评价:

(1)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2)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3)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 儒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1先秦儒学: 春秋末期的孔子是其创始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仍未成为主流思想。

2汉代儒学: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改造,发展成为新儒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4明清之际:儒学受到批判,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

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 从历史和政治角度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1.总的原则是继承其中的精华,弘扬其中的优良部分,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3 /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