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宏达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湖南衡水市武邑宏达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朝与下图中哪个民族的关系(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考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的民族关系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布达拉宫就在今天西藏。唐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先后有两位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图中③处是吐蕃。 故答案为C。

【点评】要学会观察图片,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考查了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试题关键信息为“同为一家”,要注意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2.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答案】A

【考点】辉煌的隋唐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开元盛世”。因此,A描写的是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中的历史知识。

3.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 严惩贪官污吏 B. 提倡节俭 C. 善于纳谏 D. 重视农业生产 【答案】D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中材料的意思是“官吏所治理的地区,田地大量开垦,百姓家有余粮的,官吏可得到提拔”。这说明武则天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故本题选择D。

4.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得知:图片中②曲辕犁出现于唐朝的江东地区;③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前者属于耕地,后者则是灌溉;①选项中的秧马,旧时汉族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④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盛世经济中生产工具的知识。 5.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 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 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C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科举制影响。因为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高官权贵垄断官场的局面,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科举制相关的知识点。

6.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 A.唐初北方无边患 B.长城已失去防御能力 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答案】D

【考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和同为一家”,西北的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所以唐太宗不修长城。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唐朝时期对待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

7.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遣唐使到来 【答案】A

【考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鉴真东渡,文成公主人藏和遣唐使到来,都是传播唐朝的文化,而玄奘西行是向天竺学习佛法,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对外关系的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抓住信息“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唐朝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实行了开放的政策。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

8.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考点】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对外交往相关知识。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其他国家有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对外交通发达是客观条件;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这在政策上有利于对外交往。ABC不全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的理解能力的知识,难度较大。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吸引了外国到唐朝来学习,使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根本原因。

9.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注人活力,铸就当时的繁荣时代。隋唐时期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 )

①曲辕犁和筒车 ②科举制 ③行省制度 ④雕版印刷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考点】“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辉煌的隋唐文化

【解析】【分析】①曲辕犁和筒车是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方面的创新,符合题意;②科举制是隋唐时期为巩固统治制度方面的创新,符合题意;③行省制度是元世祖在元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④雕版印刷术是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的相关知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