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动物相关的谚语及其文化内涵

与动物相关的谚语及其文化内涵

【篇一:与动物相关的谚语及其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语言带有各自特定文化内涵的烙印。谚语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英汉动物谚语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包含动物词汇的英汉谚语存在差异的文化根 源,为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使用和掌握英语谚语提供参考。

[关键词] 谚语;动物词;差异性;文化根源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6167(2015)05-0143-

03 引言 语言产生于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语言 表达形式,文化差异造就了语言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语 言使世界上的文化绚丽多彩。作为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 之一的谚语是一种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寓意深刻、极 富哲理的固定短句。作为一种口头流传于民间的凝练语 言,展现了一个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形成轨迹。谚语 是千百年来人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宝库中 的瑰宝,在艺术上也不乏形式之美,因此,谚语也被称 为“语言之花”。英汉语言中都有丰富的历史悠久的谚 语,其中动物谚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

一方面,随着历史的繁衍,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不仅 人们熟悉动物的特征而且动物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影响 深刻,人们习惯使用动物来表达思想。另一方面,由于 英汉民族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生活的地域,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动物词语被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内涵。比较、分析和学习英汉谚语,了解谚语差异性产 生的文化根源,不仅可以学到精炼优美的语句,更重要 的是能从中汲取中西方民族的经验和智慧,对于培养和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英汉动物谚语的差异性 (1)英汉谚语中同一动物词具有不同的意象 动物与人类生活生存息息相关,在人们与动物长期 接触的过程中,人们从动物的形象、习性和特征以及人 们与动物的关系中产生了丰富的联想,通过联想产生了 许多包含动物词语的谚语用以表达各种思想、行为、感 情以及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观点。英汉民族不同思维认 知方式使得对同一动物所赋予的喻义也有差异。指称意 义相同的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喻义可能相去甚 远,有时甚至完全相悖。以“狗”为例,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把狗看作“人类最好的朋友”(man’s best friend),因 此有谚语“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和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而在汉语文化中, 作者简介:李海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收稿日期:2015- 狗被看作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常含贬义,有“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眼看人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的说法。又如,“龙”在陆谷孙(2003)编写的《英汉大 词典》中解释为“dragon serpent”,龙即指蛇,尤其是大蛇或毒蛇,是被妖魔化的怪物。在西方文化中,dragon 是“凶残、邪恶、犯罪”的象征,从英语谚语“even dragon(from itsold haunt.”(强龙难压地头蛇)和“better situp all night than go dragon.”(与其跟龙一块儿上床,宁可坐着熬一整夜。)可以看出,在英语文化中,dragon 隐含贬义 成分。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人自称的“descendants dragon”(龙的传人)。中国的“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龙被视为权威、力量和吉祥的象征,有“龙游凤 是蛇到处伤人”“龙眼识珠”等说法,“龙”字也常见于中国人名、企业名、商标以及旅游景点名称当中,都是因 为中国人赋予“龙”的深厚感情和丰富联想。可见,同 一动物形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形成了不同喻意的谚语, 它们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

(陈晖晖,2012) (2)英汉谚语中同一动物词具有相同的意象 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观察和认知在很多方 面有相似之处。因此,尽管中西方民族文化背景存在差 异,令人吃惊的是,英汉语言中有相当数量的谚语表达 了对一些动物有着相同的喻意,体现了相似的文化内涵 和交际功能的。这是因为人们对动物的外貌特征、生理 特点、生活习性和行为习惯的直观感受是相同或相似的。

以“狐狸”为例,“fox”在英汉文化中是常见的动物,人 们对狐狸的狡猾、表里不一和猜忌的直观感受和联想是 相同的,在英汉语言中狐狸都是狡猾和诡计的象征。英 语里的“when foxpreaches, take care yourgeese.”(黄 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the fox

may grow grey, nevergood.”(狐狸毛色可变,但是本性难移。),“a fox takentwice samesnare.”(狐狸不会两次落入同一 圈套。)等都说明狐狸的狡猾,总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 谋。这与汉语的表达“狐狸的尾巴总是藏不住的”,“狐 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以及“狐狸扮观音,还是狐 doi:10.16723/j.cnki.yygc.2015.05.015144 狸精”不谋而合,汉语言文化中还经常使用“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再以“狼”为例,因为狼 是畜牧牲畜的害兽之一,人们通常把狼看作是可恶、凶 残、贪婪的象征,英汉语言中有关狼的谚

语都含有贬义 色彩。例如“he who keeps company howl.”(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近墨者黑),“don’ttrust sheepfold.”(不能 请羊管菜园,不能请狼管羊圈。),“the death sheep.”(狼死羊安)以及“thewolf may lose his teeth, neverhis nature.”(狼的牙齿会掉,本性却改不 了。)足以说明人们对狼的厌恶。汉语里有“狼披羊皮还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到天边不改性”的说法。可见,英汉民族对狼的联想是相同的。除此之外, 英汉民族对于

“虎”“鸡”“蛇”“鼠”“鱼”等动物也会 产生相同的意象,从而产生了许多被赋予相似或相同寓 意的谚语。(温洪瑞,2004) (3)英汉谚语中同一动物词没有相对应的意象 中国和西方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生存的动物 也存在差异性,有时有关动物的谚语中同一动物无法找 到相对应的意象。以猫为例,在西方,古埃及人对猫有 着特别的敬畏,因为女神芭丝苔特(bastet)往往以猫的 姿态出现,北欧司爱与美的女神弗雷娅(freya)所乘的 战车是两只猫拉动的。西方很多古老的宗教认为猫拥有 高贵的灵魂(exalted souls),而很多文化认为猫多命,日 本的招财猫是财富的象征。英美文化中,猫被比喻为各 种类型的人,其含义取决于不同的语境。如“a cat may look king.”(猫也有权晋见国王),比喻虽地位不同,人 与人应该平等; cathas nine lives.” (猫有九命),形容吉人 自有天相; “cats hide claws.”(猫总是藏起自己的爪子), 指的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all cats dark.”(黑暗 处的猫都是灰色的),比喻人未出名时看起来都是差不 glovedcat catches mice.”(戴手套的猫抓不到老鼠), 意思是不愿吃苦的人成不了大事业; moreways catthan butter.”(杀死猫的办法不仅 仅是用黄油噎死它),说明达到目的的途径很多。英语谚 语中使用猫的频率很高,语义有褒有贬。而猫进入中国较 晚,属外来物种,不仅没有列入十二生肖之中,而且在中 国文化中,猫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汉语中与猫有关 的谚语更是凤毛麟角。猫在西方民族文化中是一种有着丰 富喻义形象的动物,却并没有出现在中国人的意象当中, 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差异,了解创造这些谚语人们的民俗知 识和语言环境是理解谚语的前提。

(张雪,2012) 英汉的动物谚语差异性的文化根源 谚语的形成与语言所产生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语 言不是孤立存在的。英汉动物谚语的产生与英汉民族的 历史、风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婚姻习俗等文化特 征息息相关。了解谚语形成的文化背景既是透彻理解谚 语的关键,也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英汉谚语 中动物形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