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m=1时分度圆弦齿高和弦齿厚的数值
Z Zsin90? Z1+Z90?) (1-cos2ZZ Zsin90?Z 1+Z90?) (1-cos2ZZ Zsin90?Z 1+Z90?) (1-cos2Z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5655 1.5663 1.5669 1.5673 1.5679 1.5683 1.5686 1.5688 1.5690 1.5692 1.5693 1.5694 1.5695 1.5696 1.5697 1.5698 1.5698 1.5699 1.0560 1.0513 1.0474 1.0440 1.0411 1.0385 1.0363 1.0342 1.0324 1.0308 1.0294 1.0280 1.0268 1.0257 1.0247 1.0237 1.0228 1.0220 29 1.5700 30 1.5701 31 1.5701 32 1.5702 33 1.5702 34 1.5702 35 1.5703 36 1.5703 37 1.5703 38 1.5703 39 1.5704 40 1.5704 41 1.5704 42 1.5704 43 1.5705 44 1.5705 45 1.5705 46 1.5705 1.0213 1.0205 1.0199 1.0193 1.0187 1.0181 1.0176 1.0171 1.0167 1.0162 1.0158 1.0154 1.0150 1.0146 1.0143 1.0140 1.0137 1.0134 47 1.5705 48 1.5705 49 1.5705 50 1.5705 51 1.5705 52 1.5706 53 1.5706 54 1.5706 55 1.5706 56 1.5706 57 1.5706 58 1.5706 59 1.5706 60 1.5706 61 1.5706 62 1.5706 63 1.5706 64 1.5706 1.0131 1.0128 1.0126 1.0124 1.0121 1.0119 1.0116 1.0114 1.0112 1.0110 1.0108 1.0106 1.0104 1.0103 1.0101 1.0100 1.0098 1.0096 注:对于其它模数的齿轮,则将表中的数值乘以模数。
11
实验四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及公法线长度变动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
2. 加深理解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的定义。
二、实验内容
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齿轮线长度变动。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
公法线长度偏差△E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公法线长度变动△Fw是指实际公法线的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之差。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图4-1)测量。 .
图4-1 公法线千分尺
四、测量步骤
1. 按下式计算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公称长度W;
W=mcos?f??(n?0.5)?Zinv?f??2?msin?f
式中 m——被测齿轮的模数(mm);
?f——齿形角;
Z——被测齿轮齿数;
12
?fZ?0.5,取整数)n——跨齿数(n≈。 ?当?f=200,变位系数ξ=0时,则
W?m?1.476(2n?1)?0.014Z?
n?0.111Z?0.5
W和n值也可以从表1查出。
2.根据被测齿轮的公法线长度,选择测量范围合适的公法线千分尺。 3.测量时,先将固定测头与齿形外廓的被测面接触(如图1),再缓慢进给测微螺杆,使活动测头测量面与齿轮的另一被测量面接触,将要接触时,通过转动测力装置渐近量面,听见“咔咔”声,感觉测力装置里打滑空转,表明测力装置卸荷有效,量面已接触上,即可读数。
4.读取数值。因微分筒每转动两圈测微螺杆移动1mm,故在微分筒棱边离开整数刻度后的第一圈内,可用固定套管的整数加微分筒的读数直接读取测量值;当微分筒在第一圈与第二圈之间时,应能看到固定套管上整数刻度上面的半毫米刻度,这时,整毫米数加0.5mm;再加微分筒的读数即为公法线长度测量值。
5.把齿轮转动一个角度,重复上述测量,记入实验报告。
6. 将实测读数值减去公法线公称长度W即为实测偏差,它们的平均值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所有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公法线长度变动△Fw。
按齿轮图样标注的技术要求,确定公法线长度上偏差Ews、和下偏差Ewi以及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并判断被测齿轮的适用性。
思 考 题
1. 测量公法线长度偏差,取平均值的原因何在?
0表1 m=1 、?f?20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齿轮齿数 跨齿数 Z n 公法线 公称长度 W 齿轮齿数 跨齿数 Z n 公法线 公称长度 W 齿轮齿数 跨齿数 Z n 公法线 公称长度 W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4.6383 4.6523 4.6663 7.6324 7.6464 7.6604 7.6744 7.6884 7.7024 7.7165 7.7305 7.7445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10.7106 10.7246 10.7386 10.7526 10.7666 10.7806 10.7946 10.8086 10.8226 13.7888 13.8028 13.816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13.8308 13.8448 13.8588 13.8728 13.8868 13.9008 16.8670 16.8881 16.8950 16.9090 16.9230 16.9370 注:对于其它模数的齿轮,则将表中的数值乘以模数。
13
实验1 误差测量和零件合格性评定
一. 量具名称及规格
二. 测量简图及标注
三. 测量结果
1. 测量表面粗糙度 序号 1 2 3 4 实测Ra Ra平均值 2.测量直径实际尺寸和跳动度误差 测量项目 基本尺寸与极限偏差(mm) 最大实最小实测尺寸测尺寸(mm) (mm) 测量项目 (大径) 公差 (mm) 测得误差 (mm) 直径 端面园跳动 3. 测量直线度误差 00方位 900方位 1800方位 2700方位 直线度误差= 位置1 0 0 0 0 位置2 位置3 位置4 位置5 位置6 位置7 误差 四.结论
14
实验2 箱体孔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一. 量具名称及规格
二. 被测减速箱体技术数据和要求
精度要求 7 级;平行度公差应为 50μm
三. 测量简图及标注
四. 测量结果
1. 轴线对平面的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被测轴线长度L1= mm 百分表读数(格)×(0.01mm) 被测心轴A两端测量位置间长度L2= mm △1A= mm △2A= mm A孔平行度误差 fA=L1?1A-?2AL2 被测轴线长度L1= mm 百分表读数(格)×(0.01mm) 被测心轴A两端测量位置间长度L2= mm △1B= mm △2B= mm B孔平行度误差 fB=L1?1B-?2BL2 五. 适用性结论: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