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省丹东十七中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解析:解:闭合开关S1,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再闭合开关S2,该电路为混联电路,灯泡与R1并联后再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

A、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可知,灯泡与R1并联后的总电阻要小于灯泡的电阻,即并联部分电阻变小了,根据公式I=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根据U=IR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A错误;

B、根据公式P=UI可知,电源电压不变,总电流变大,总功率变大,故B正确;

C、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减小,通过灯泡的电流减小;干路中的电流等于灯泡的电流与通过R1的电流之和,干路中的电流变大,灯泡电流减小,故R1的电流要大于R的电流变化量,故C错误;

D、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阻变小,分担的电压变小,灯泡会变暗,要使灯L正常发光,必须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需要减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则滑片应向a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动,故D正确; 故选:BD。

(1)闭合开关S1,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闭合开关S2,该电路为混联电路,灯泡与R1并联后再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判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从而判定出通过各个用电器电流的变化;根据公式P=UI判定电路总功率的变化;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及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判定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片的移动方向。

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的运用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关键是电路的分析。 14.答案:ACD

解析:解:

A、水杯和圆柱形物块一起处于漂浮时,F浮1=G杯+G物;

取下物块放入水中,由于水杯仍处于漂浮,物块下沉至水槽底部; 则:F浮杯=G杯,F浮物<G物;

所以,F浮2=F浮杯+F浮物<G杯+G物; 由此可知:F浮1>F浮2,

根据F浮=ρgV排可知:V排1>V排2,

所以,水槽力的水面下降,根据p=ρgh可知水对水槽底部压强变小;故A正确; B、根据F浮=ρgV排可知:V排1=

=

,V排杯=

=,

则水杯排开水的体积减小了,水杯会上浮,则水杯内外液面高度差的变小, 由于P气=p0+ρg△h,所以水杯内气体的压强变小,故B错误;

C、圆柱形容器里水对水槽底部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和物体的浮力之和,则: 圆柱形容器里水对水槽底部压力F1=G水+F浮1=G水+G杯+G物; 取下物块放入水中后,水对水槽底部压力F2=G水+F浮2,

所以压力变化量△F=F1-F2=(G水+F浮1)-(G水+F浮2)=F浮1-F浮2=(G杯+G物)-(G杯+F浮物)=G物-F浮物<G物,故C正确;

D、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水杯和圆柱形物块一起处于漂浮时,F向上=G杯+G物; 因p向上=p气1=p0+ρgh1,则:F向上=p向上S杯=p气1S杯=(p0+ρgh1)S杯, G物=ρ物gV物=ρ物gS物h物;

所以,(p0+ρgh1)S杯=G杯+ρ物gS物h物 -----------------①

取下物块放入水中,由于水杯仍处于漂浮,则:F向上′=G杯;

因p向上′=p气2=p0+ρgh2,则:F向上′=p向上′S杯=p气2S杯=(p0+ρgh2)S杯, 所以,(p0+ρgh2)S杯=G杯 --------------------② 根据①-②得:

第11页,共18页

ρgS杯(h1-h2)=ρ物gS物h物

已知:S物=S杯,则:(h1-h2)=h物,

由于ρ物>ρ,则:(h1-h2)>h物,故D正确。 故选:ACD。

(1)将水杯和圆柱形物块看作一个整体,根据它们受到浮力变化即可判断排开水的体积变化,然后得出水的深度的变化,根据p=ρgh可知水对水槽底部压强变化; (2)根据水杯里内外水面的高度差即可判断杯内气体的压强的变化;

(3)由于圆柱形容器里水对水槽底部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和物体的浮力之和,根据浮力的变化量即可压力的变化;

(4)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pS,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求出水杯内外液面高度差的变化量与物块的高度的关系,然后即可判断。 本题为力学综合题,涉及到压强定义式、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漂浮条件。要根据题目提供条件分别求出各选项的答案进行判断。 15.答案:音色 响度

解析: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

当有客人敲门时,越用力,门的振幅大,敲门声的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

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响度与振幅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16.答案:虚 2

解析: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当海鸥距水面2m时,海鸥距水面也是2m。 故答案为:虚;2。

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并会分析实际问题。 17.答案:大于 不可

解析:解:(1)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所以机翼上方的流速就大于机翼前方的流速;而下表面平直,因此机翼下方的流速大致等于前方的流速,从而可以知道,机翼下方的流速就小于机翼上方的流速,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于机翼下方的压强,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向上的升力; (2)从能源可否再生的角度看,汽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大于;不可。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2)能在自然界源源不断的获得的是可再生能源;在短时间内不能在自然界获得补充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能源分类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8.答案:不需要 改变

解析:解:足球离开脚以后,不再受到脚的踢力,还能继续向前滚动,说明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第12页,共18页

踢出去的足球由于足球受到阻力慢慢停下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答案为:不需要;改变。

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需要力来维持; 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本题通过踢出去的足球,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19.答案:汽化 吸收

解析:解: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达到沸点,会沸腾,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汽化成气体,吸收冰激凌原料上的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液氮冰激凌”。 故答案为:汽化;吸收。

物质在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此题考查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情况,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20.答案:稳定 26

解析:解:

在“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中,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再读数;

由图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6℃。 故答案为:稳定;26。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需要熟练掌握,规范操作和使用。

21.答案:距离 从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

解析:解:(1)本实验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当小车以相同的初速度到达斜面底端时,在不同接触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行驶的距离不同;

(2)同一小车,在同一高度,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动能相等,质量不变,获得的初速度相等。 故答案为:距离;从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

(1)本实验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当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在不同接触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行驶的距离不同;

(2)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重力势能相等,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相等,获得的初速度相等。

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关系的实验,注意对小车初速度的控制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难度不大。,

22.答案:N 延长

解析:解:报警时控制电源的左端是正极,螺旋管中电流的方向是向下的,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右端就是N 极,左端为S极;

温度计的示数越往上越大,若要降低设定的报警温度,应延长封入金属丝的长度。 故答案为:N;延长。

根据安培定则可知,判断螺线管右端就是N 极,左端为S极;明确这一装置由两部分

第13页,共18页

电路组成,左端电路的控制要点在于水银柱的变化,而右端的控制要点则在电磁铁对衔铁的吸引,再由此分析电路中温度变化时的工作情况。 明确图中左侧为控制电路,右侧为工作电路,两电路依据中间的电磁铁来发生相互作用,是搞清这一装置原理的关键点之一,同时,还应明确水银也是导体,当其与上方金属丝接通时,也成为了电路的一部分。 23.答案:平行 小于 移动光屏找像

解析:解:(1)实验中为了让像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光具座上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三者中心所在直线与光具座上刻度尺的上边线平行;

(2)此实验是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之比是否等于像高与物高之比”,所以,实验中需要测量物距、像距、像距与物距之比、物高、像高、像高与物高之比,实验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像距与物 像高与物高 物距u/cm 像距v/cm 距之比v/u 物高h/cm 像高H/cm 之比H/h 1 2 3 (3)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像高小于物高;

(4)实验中确定好物距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最亮最清晰的像为止,所以此实验的误差就是移动光屏找最清晰的像的过程。

故答案为:(1)平行;(2)见上表;(3)小于;(4)移动光屏找像。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就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根据题目的要求设计表格;

(3)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实验中确定好物距后,运动光屏直到的光屏上找到一个最亮最清晰的像为止。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器材的调节,表格的设计、成像规律的考查以及误差的分析等知识,是一些非常见题,有一定的难度。 24.答案: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4.8kg×105J; (40℃-20℃)=4.032×(2)根据P=得,该热水器消耗的电能: W=Pt=7000W×60s=4.2×105J; (3)热水器加热水的效率: η=×100%=

×100%=96%。

105J。 答:(1)水升温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4.032×

105J。 (2)该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是 4.2×

(3)该热水器加热水的效率是 96%。

解析:(1)知道水的质量和初温、末温以及水的比热容,根据Q吸=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根据W=Pt求出消耗的电能;

第14页,共18页

100%求出该热水器加热水的效率。 (3)利用η=×

本题考查了吸热公式、电功公式和效率公式的灵活运用,明白效率表示的意义是解决本

题的关键。

25.答案: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油和油箱的总重力是24N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6A,

由图象可知,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F=G=24N时,其阻值R=2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

U=I(R+R0)=0.6A×(20Ω+20Ω)=24V;

(2)油箱内装有8N油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 F=G油+G箱=8N+4N=12N,

由图象可知,压敏电阻的阻值R′=60Ω,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

=

=0.3A,

此时R0消耗的电功率:

P0=(I′)2R0=(0.3A)2×20Ω=1.8W。 答:(1)电源电压是24V;

(2)油量表的指针对应的电流值是0.3A,此时R0消耗的电功率是1.8W。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油和油箱的总重力是24N时,则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为24N,根据图象读出压敏电阻的阻值,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油箱内装有8N油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等于油箱和油的重力之和,根据图象读出压敏电阻的阻值,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利用P=I2R求出此时R0消耗的电功率。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26.答案:解:(1)由ρ=可得,

103kg/m3×10m3=4.5×104kg; 铁矿石的质量m=ρV=4.5×104kg×10N/kg=4.5×105N, (2)G矿=mg=4.5×

G总=G矿+G船=4.5×105N+8×105N=1.25×106N,

106N; 因为货轮漂浮在水面,所以F浮=G总=1.25×

(3)货轮在长江和大海中均处于漂浮状态,F浮=G,G不变,则 F浮不变; 根据 F浮=ρ液gV排,ρ江水<ρ海水,则 V排海<V排江,所以货轮会上浮一些。

104kg。 答:(1)砂铁矿的质量是 4.5×

106N。 (2)货轮所受的浮力是 1.25×

(3)货轮会上浮一些。

解析:(1)已知铁矿石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其质量;

(2)利用G=mg可求得铁矿石的重力,已知其空载时的重力,由此可求总重力,因为货轮漂浮在水面,所以F 浮=G 总;

(3)由河里驶入海里后,水的密度增大,浮力不变,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知排开水的体积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知道货轮漂浮在

第15页,共18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