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省丹东十七中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水面F浮=G总是本题的突破口,灵活运用公式是关键。

27.答案:答:家用电器的电压相同,由 P=UI 可知,大功率用电器工作时,导线中的电流较大;

材料、长度相同的粗导线的电阻小于细导线,由 Q=I 2Rt可知,在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时,粗导线产生的热量比细导线少,升温少,比较安全。

解析: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在横截面积和材料一定时,导体越长,导体电阻越大;在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一定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在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大小不同;

根据Q=I2Rt得,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容易发生火灾。

本题考查了焦耳定律知识的应用,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学好物理,服务于生活。

28.答案:右 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 C 杠杆平衡时,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将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生变化。

解析:解:

(1)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则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致)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可忽略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杠杆受到向下的拉力:

A、弹簧测力计对杠杆向上的拉力与钩码对杠杆向下的拉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弹簧测力计对杠杆向上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也不在两个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杠杆受到向下的拉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故C正确;

D、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钩码的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等于测力计的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因为它们的力臂不相等,所以测力计拉力的大小不等于钩码的重力,且测力计拉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钩码和杠杆的总重力,故D错误。 故选C;

(3)通过计算实验中F1L1和F2L2的值,可得出结论为:杠杆平衡时,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小刚根据实验信息得出:“杠杆平衡时,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小强认为小刚的结论不正确。他在图所示的实验情形下,不改变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以及钩码的数量,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判断出小刚的结论不正确。则小强的实验操作是:将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

(1)右;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2)C;(3)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将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生变化。

(1)杠杆左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右移,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第16页,共18页

上;杠杆的重力作用在支点上;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做出判断。 (3)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判断即可。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并根据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器材的调试、杠杆平衡条件运用、数据分析和对力臂的理解。 29.答案:控制各电阻丝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比热容 温度 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解析:解:

(1)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要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只改变电阻大小,所以将三个烧瓶里的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是为了控制各电阻丝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2)根据△t=可知,在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时,因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煤油的温度变化明显;

(3)已知三个烧瓶中煤油的初温相同,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三个烧瓶中温度计示数关系为t甲<t乙<t丙,根据Q=cm△t可知,丙中煤油吸收的热量最多,则该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最多;

因通过三根电阻丝的电流相同,通电时间也相同,且电阻丝的阻值关系为R甲<R乙<R,则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4)对原实验方案进行如下修改:实验装置不变,只是烧瓶里不装煤油,用电阻丝直接对烧瓶里的空气加热,烧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可能将胶塞顶出去,导致实验无法进行。

故答案为:(1)控制各电阻丝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2)比热容; 温度;

(3)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4)烧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可能将胶塞顶出去。

(1)由焦耳定律Q=I2Rt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

(2)根据△t=分析;

(3)由控制变量法,根据串联电路电路的规律结合已知条件,由Q=cm△t分析回答; (4)实验装置不变,只是烧瓶里不装煤油,用电阻丝直接对烧瓶里的空气加热,烧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可能将胶塞顶出去。 本题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考查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串联电路的规律及焦耳定律的运用、对实验方案的评估。

30.答案:答:吸管一端做成尖口,插入时,胶塞的受力面积比平口小,根据p=可知,

压力大小相等时,尖口对胶塞产生的压强比平口大,吸管容易插入胶塞中。

条纹作用:空气进入瓶内,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入口服液。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增大压强角度分析吸管一端做成尖口与平口相比的好处;从大气压的角度分析吸管表面棱状条纹的作用。 此题考查增大压强的方法、大气压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现象看起来好像差不多,但其蕴含的物理原理却完全不同,如何将其与理论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31.答案:解:

第17页,共18页

图中已画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据此在法线上方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在法线上方的玻璃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入射光线和法线可以确定入射角的大小,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可以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本题考查了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作图,在做光路图时,要注意细节:光线要画实线,并且有箭头表示方向。

32.答案:解:由题意可知,L1与L2并联,开关S位于干路,电流表位于L1支路,滑动变阻器位于L2支路,右下方接线柱必须接入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解析:由题意可知,L1与L2并联,开关S是总开关说明开关S位于干路,电流表测L1中的电流说明电流表位于L1支路,滑动变阻器只控制L2亮度说明变阻器位于L2支路,滑片向b端滑动时L2变亮说明右下方接线柱必须接入电路中,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实物图的连接,根据题意得出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和位置是关键。

第18页,共18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