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 小说阅读的情节作用 学案

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想对情节作用进行多角度地分析,需要定点细读与整体阅读相结合。

1.定点细读

所谓定点细读,就是对题目中要求分析的情节语段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定点细读,需要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把握情节的内容。通过定点细读,首先,把握情节描写了什么人物,叙述了什么事件。然后,对于人物,考生需要进一步分析展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刻画了人物的什么心理,塑造了人物的什么形象;对于事件,考生需要思考交代了什么社会环境,推动了什么情节发展,揭示了什么主题,对读者感受有何作用等。

(2)抓住位置的特点。首先,找出情节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然后,根据具体位置,判定情节的类型,如果情节在开头,需要辨析是写景式开头,还是悬念式开头;如果在结尾,需要辨析是出人意料式结尾,还是戛然而止式结尾,或者其他的结尾类型。最后,根据情节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回答其作用。

(3)注重情节间的关联。小说中的各个情节虽然相对独立,但是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结合上下文,分析某一情节与其他情节间的关联,是把握情节作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例如该情节与其他情节是否有对比、照应、伏笔等关联。

2.整体阅读

情节作用不仅关乎情节自身,还与环境、人物、主题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考生只有从整体上阅读文章,才能将情节的作用分析得全面、具体。

对于情节而言,所谓整体阅读,就是通过阅读全文,把握情节的内容、梳理情节的来龙去脉、分析情节安排特点的一种阅读方法。具体而言,整体阅读需要完成以下四个任务:

(1)了解故事情节的基本要素。通过整体阅读,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什么人、什么中心事件。

(2)划分层次,梳理概括情节内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工作。梳理概括情节内容有三种方式:

①按时间顺序理层次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按空间变化抓场面概括:一个场面(地点)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变化。 ③寻找行文线索进行概括:可以寻找事物线、情感线、对比线等,依据线索进行概括。 (3)抓住文章线索。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抓住文章的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整体阅读时,应注意分析线索是什么,有何特点。比如线索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是时间、空间。如果是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4)把握文章情节安排的特点。情节的安排是为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准确把握情节安排的特点,不但可以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而且有助于把握情节的作用。整体阅读时,应思考小说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例如一波三折、悬念法、误会法、突转法、对比法等。

二、答题之术

1.五种角度,综合思考

(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需要考虑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开头(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中间(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呼应上文)等。

(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答题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2.重点掌握结尾情节作用

小说的结尾,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把握好小说的结尾,是深刻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途径。

首先,结合小说结尾具体类型分析作用。结尾类型及其作用如下:

(1)出人意料式结尾。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2)戛然而止式结尾。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3)补叙式结尾。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4)卒章显志式结尾。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5)令人感伤的悲剧结尾。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6)令人欢喜的大团圆结尾。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美好。

(7)以景结情式结尾。这种结尾,从表现主题上看,含蓄凝练,含意丰富;从表达情感上看,容易渲染氛围,加强打动读者的情感力量;从读者上看,容易引起共鸣,留下思索、想象的广阔空间。

其次,抓住具体内容全面思考其作用。思考的角度不外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及读者角度,但必须从内容出发,作针对性的思考。

答题关键词: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主题作用+读者效果

答所有的情节题都要避免使用空话、套话,如为下文情节做铺垫,必须答出具体的情节内容。根据文体特征,坚持以“文”解题的原则。尤其是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蝴 蝶

[阿根廷]萨曼塔·施维伯林

①“你马上就能看到,我家的丫头今天穿得有多漂亮。”卡尔德隆对柯利蒂说,“她那身衣服,颜色跟她杏仁样的眼睛有多衬;还有那些小缀片……”

②他们跟其他孩子的父母站在一起,正焦急地等待放学,卡尔德隆滔滔不绝地说着,但柯利蒂只顾盯着眼前紧闭的大门。“你会看见的。”卡尔德隆说,“站这边,站得近一点儿,他们马上就要出来了。你家孩子怎么样?”对方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呲出牙齿。“不会吧。”卡尔德隆说,“你给他讲过老鼠的故事吗……啊,不,跟我们家这位来这招儿可行不通。她太聪明啦。”柯利蒂看了下手表。

③校门现在随时可能打开,孩子们会叫嚷着、笑着一窝蜂地冲出来,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花衣服,上面有时候还粘着颜料和巧克力酱。但不知为什么,下课铃声迟迟没有响起。家长们等待着。

④一只蝴蝶停到卡尔德隆的肩膀上,他一把将它扑住。那只蝴蝶挣扎着想要逃走,但他拎起蝴蝶两端的翅尖,把它们并拢到一块儿。他紧紧抓住那只蝴蝶以防它飞走。“你可以看看,如果我家姑娘看见这个,”他一手捏着不断挣扎的蝴蝶,一边对柯利蒂说,“她肯定会喜欢的。”但也许是他将蝴蝶捏得太紧了,此刻他感到蝴蝶的翅尖都黏在了他的手上。他往下移开手指一看,果然变得黏糊糊的了。那只蝴蝶还在努力挣扎,它猛一用力,一边的翅膀像纸片一样从中间裂成了两半。卡尔德隆不禁感到有些可惜,他试着固定住那只蝴蝶看看伤势,但这下子,蝴蝶的整半边翅膀全都黏在了他的一根手指上。柯利蒂带着一脸嫌恶的表情看着,做了个手势让卡尔德隆把蝴蝶扔掉。卡尔德隆松开手,蝴蝶跌落到地上。它笨拙地在地上扭动,试图重新飞起来,但无济于事。最后蝴蝶终于放弃了: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一边的翅膀每隔一阵子会抽搐一下。

⑤柯利蒂建议卡尔德隆给它一个痛快的了结。为了让蝴蝶早日解脱,卡尔德隆用力地一脚踩了下去。

⑥还没等他挪开脚,卡尔德隆忽然意识到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望向校门。仿佛此刻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所有的门锁同时被撞开,校门忽然统统打开了,成百上千只色彩缤纷、大小各异的蝴蝶朝着等待中的家长们飞扑过来。卡尔德隆还以为他们被蝴蝶攻击了;他甚至想到了死。但其他家长似乎并不害怕,蝴蝶围绕在他们的身边盘旋飞舞。最后一只掉队的蝴蝶也飞出来,加入了它的同伴。

⑦卡尔德隆看着那些敞开的大门,透过中央大厅的彩色玻璃,凝视着里面寂静的大厅。有几个家长还聚在门边,喊着自家孩子的名字。于是在几秒钟之内,所有的蝴蝶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飞去,那些家长则试着要捉住它们。相反,卡尔德隆一动也不动。他不敢从他刚踩死的蝴蝶身上抬起脚。他生怕也许在那只死去的蝴蝶翅膀上,会看见自家女儿身上衣服的颜色。(选自《吃鸟的女孩》,上海文艺出版社/姚云青译)

1.第④段详细描写了卡尔德隆对待蝴蝶的过程,这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准确刻画人物形象,表明卡尔德隆无意伤害蝴蝶。(2)情节上,为下文卡尔德隆出现蝴蝶的幻觉,“以为自己被蝴蝶攻击”做铺垫。(3)对蝴蝶惨状的细致描写对读者造成冲击,引发人们多方面的思考。

2.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模糊了生活和幻想的界限,分不清是蝴蝶还是孩子,使小说具有魔幻色彩,亦真亦幻,令人回味无穷。(2)与开头相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3)结尾戛然而止,具有开放性的理解,给读者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对小说人物和主题的深度思考。 备讲题目

3.分析下列句子所反映的柯利蒂的心理。 (1)对方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呲出牙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柯利蒂带着一脸嫌恶的表情看着,做了个手势让卡尔德隆把蝴蝶扔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柯利蒂不想跟卡尔德隆搭腔,也许孩子的话题带给他苦恼,不想回答。 (2)柯利蒂不关心蝴蝶死活,对蝴蝶残破的惨状感到恶心,也隐含着对卡尔德隆的反感。 4.这个有关蝴蝶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孩子的角度:孩子犹如蝴蝶,美丽可爱,向往自由,但也脆弱异常,经不起伤害。(2)家长的角度:关心孩子的生活,却不了解孩子的心;对孩子的爱也可能是一种束缚,一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