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咏怀诗八十二首》看阮籍的人生悲剧意识(一)

从《咏怀诗八十二首》看阮籍的人生悲剧意识(一)

【内容提要】

魏晋时期,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人类的命运开始关注。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首首氛围枯寂,情感低沉,对人生充满悲剧意识。本文试图从文本出发,讨论了阮籍的人生悲剧意识,阐述了人生悲剧的内容表现、形成原因以及解脱方法。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人生悲剧意识 Abstract

IntheperiodofWei&Jin(220--420),people’sself-consciousnessbegantoawaken,andtheypaycloseattentiontohumandestiny.EverypoeminRuanJi’sEighty-twoLyricsisfullofdull,lonelyanddepressedmood.Inthisessay,theauthorwillanalyzeRuanJi’stragicconsciousness,andelaboratethecontentsandcharacteristicsofthetragedy,andthereasonsandsolutionstothetragedy. KeyWords:RuanJi;Eighty-twoLyrics;TragicConsciousness 一

由于时代的因素,阮籍的五言诗总是透出无尽的“悲剧意识”,他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几乎首首氛围枯寂,情感低沉,对人生充满悲剧感。他的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从意象的角度看,这里有:夜、薄帷、明月、清风、孤鸿,等等,营造出了“悲凉”的意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弹琴之人不是什么闲人雅士,

更是不一般众人,他心中所关注的是夜空下全体人类的命运;“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这悲号旷野的孤鸿象征着世上的不幸者,而噪鸣北林的朔鸟是造成世界不幸的邪恶者的象征;最后一句的“徘徊”与“忧思”更是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咏怀诗八十二首》是一个组诗,各首诗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而组诗的第一首“通过半夜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写出忧伤而难以解慰的心情。末2句乃为82首之情感的总括,后81首从众多方面展示了他的‘忧思’怀抱和‘伤心’情愫”。1]这“总起式”的第一首诗,奠定了全组诗的基调: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对人生悲剧的思考。

阮籍以前的五言诗,在涉及到“人生悲剧”的问题时,大多从个人的感受出发。以《古诗十九首》为例,第一首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抒发个人的别离之苦;第二首的“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表现个人的命运之悲;第七首的“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痛诉个人的遭弃之恨;……,这些都表现了个人命运的哀伤。诗人认为这是自己个人的不幸的,并非他人也有着相类的不幸。或者说,诗人并未把个人的不幸作为人生的必然或人类的必然来表现,而是从狭小的视野上认为这是偶然发生的事件,是“个别性”的,而不是“全人类性”的。《古诗十九首》也有三处涉及到对人类、对人生的“悲剧意识”:第三首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第四首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第十三首的“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但所占的比例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诗人也并未像阮籍那样充满着人类的孤独感与人生的脆弱感。

《咏怀诗八十二首》流露出人类的孤独感。五言诗到了魏晋时,或者说到了阮籍时代,“所咏唱的内容,不像从来的五言诗那样是个人性质的哀欢,而是扩展到广大人类全体的问题”,2]阮籍的五言《咏怀诗》大都表达了对全人类命运的关注,阮籍把自己的同情给予了全人类。正因为阮籍的同情是给予全人类的,他的悲欢扩展到了广大人类全体,但这些普通的人中间并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感受到阮籍的情感,那阮籍注定是孤独的。第一首的“忧思独伤心”,就表现了一个孤独思想者的忧伤和忧伤者的孤独思想。第七首的“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第十四首的“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第三十三首的“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第三十七首的“挥涕怀哀伤,辛酸语谁哉”,等等,都表现了自己不被人理解而感受到的孤独。

尤其是第十七首,表现得最为强烈:“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清人吴淇在《选诗定论》中对此有所评论:“独坐空堂上,无人焉;出门临永路,无人焉;登高望九州,无人焉。”阮籍这份孤独、哀伤是与“九州”(天下)相关的,或者说“九州”的人们让阮籍感到哀伤与孤独。

阮籍的不被人理解,亦即那个时代的人们互不理解,是人类自身的互不理解。人虽“同类”,但不“同心”,所以人类是孤独的。孤独的人们,尤其是孤独的贤人们,于是登上了“高台”,希望能看清些什么,找到些什么。阮籍在他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多次出现“登高”的细节,第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