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8新版)语文第五单元 20、《梦回繁华》学案及习题

梦回繁华

激趣导入:

欣赏视频,了解《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梦回繁华》,了解这幅图画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学习要点

一、重点

1.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 品味作者精彩的语言。

3.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二、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整体感知

一、走近作者

通过视频了解《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

二、解读题目

“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课文讲解

一、梳理说明顺序

1. 详略结合,层次清晰。 课文可分为三层:

(1)第1段(略写)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2)第2段(略写)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课题——梦回繁华。

(3)第3~5段(详写)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略写)、内容(详写)、艺术特色和地位(详写)。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的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使读者更容易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2. 逻辑清晰,顺序恰当。

[来源:学科网]

研读第4段,说说本段的说明顺序。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

第 1 页

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明确: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②然后再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顺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这一紧张的一幕。③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

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还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既使用了从右至左的画面空间顺序,又使用了由次到主,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小结】

◆ 就整篇文章来说,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先说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画作的作者,紧接着介绍画作的内容,最后说明画作的艺术特色,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 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时,作者又采用了空间顺序,先说“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紧接着是“画面中段”描绘的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最后描绘的是汴梁市区的街道。总体来说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

二、品味语言特色

1. 善用四字短语,长短句结合。概括力强,有节奏感,语言典雅富于蕴味。

示例: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

第 2 页

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2. 引用典籍,借用术语。典雅、精炼,知识性强,语言富于变化。

示例:《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3. 遣词准确,造句精炼。准确、简约,既体现文体特点,又极富表现力。

示例一: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的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这个词语,其程度就会减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示例二: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可能”一词表示推测、估计,意思是说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时间不确定,如果去掉就变成了肯定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与原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三、鉴赏说明方法

1. 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2. 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 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3. 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拓展延伸

欣赏视频,了解更多有关《清明上河图》的知识。

[来源:ZXXK]

同步测试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汴梁( ) 题跋( ) ..

绢本( ) .

翰林( ) 田畴( ) ..

料峭( ) 簇拥( ) 漕运( ) 舳舻( ) 沉檀( ) ......

第 3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