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精选资料

第一单元 我愿住在童话里

《大鹿》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大鹿》 2.创编歌表演 3.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跳进音程)

2.通过演唱歌曲,创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3.通过歌曲的学习,根据不同角色,为歌曲四个乐句设计不同的速度、力度以及音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 教学难点:

歌曲中最后一句:“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中的“进来”和“咱们”的节奏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挂图、学生自制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表演《小动物模仿操》,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小动物们在一起的欢乐心情。 2.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出示教学挂图,师边放录音边讲自编的童话故事。)

2.引出歌名《大鹿》

师:为了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向勇敢的大鹿学习,法国的一位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叫《大鹿》。

三、新歌学习 1.播放录音范唱带。 2.按节奏读歌词。

(1)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歌词内容。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师:小朋友,当小兔逃向大鹿的时候,大鹿正在干什么?(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大鹿看见了什么?(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小兔边敲门边说了什么?(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勇敢的大鹿怎么说的?(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2)全体学生朗读歌词,师生共同探讨用怎样的语气来突出歌曲的意境。 3.学唱歌曲

(1)师弹琴,学生小声跟唱。 (2)难点处理:

师:“小白兔被谁救了?”(大鹿)。“我们把大鹿救小兔的一句再来唱一唱。”(由此突破难点,让学生容易掌握)

四、可引导学生,在歌曲基础上编创发展故事情节。 课后反思: 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糖果仙子舞曲》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表演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主旋律的音准、培养学生创编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音乐声中,拍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1 2 3 4 │5 —│ 5 1 7 6│ 5 —│ 1 5 0│ 6 3 0│ 5 4 3 2│ 1 — ‖ 二、基本练习 1、发生练习: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鲜 花 爱 雨 露, lu lu lu lu lu。 2、模奏练习: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2/4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教师用手拍出每条节奏,学生模奏出来。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谁听过童话故事?你能讲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吗?

同学们知道的故事人物真多,接下来,老师将要把你们带入到美丽的童话世界,你们去哪里寻找更多的童话故事和童话人物。

四、欣赏歌曲 《永远住在童话里》

1、教师播放多媒体,聆听歌曲范唱看动画人物。 提问:歌曲中都唱了哪些童话人物?

(白雪公主、小矮人、海的女儿、稻草人······) 2、聆听歌曲第二遍,感受音乐的速度与情绪。 3、让学生了解这是首合唱曲。 4、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听歌曲,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 《糖果仙子舞曲》

1、介绍《胡桃夹子》故事情节以及乐曲在舞剧中表现的场景 2、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

3、出示钢片琴图片,结合音响,向学生介绍钢片琴。 4、完整聆听,听辨第一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播放《胡桃夹子》中《糖果仙子舞曲》相关视频片段,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对芭蕾舞有初步了解。

五、童话故事表演

1、喜欢相同童话故事的小朋友到一组,选择喜欢的童话,在音乐背景下排练,自己选择表演形式。

2、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去,与他们一起讨论、编排。 3、各小组展示。 六、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知识“音的高低”“柯尔文手势”

教学内容: 1.知识“音的高低” 2.知识“柯尔文手势” 教学目标:

能初步模仿和听辨生活中各种声音的高低。 学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听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用“柯尔文手势”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课前律动(复习《大鹿》) 二、学习新课 知识“音的高低”

(1).由有视觉感的物体的“高度”引入“音的高低”对比 ① 教师与同学或同学之间相互比身高 ② 图片中建筑物的高低对比

③ 图片中长颈鹿与斑马的个子高低对比 ④ 图片中人物的个子高低对比 (2)学生聆听几组声音,辨别音的高低

①.碰铃与寺庙铁钟 ②闹钟和大钟 ③三角铁和鼓 (3).学生聆听三组声音,辨别音的高低

①鸟和牛 ②大号和小号 ③大提琴和小提琴

(4).学生分别模仿两种动物或物体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其他同学听辨 (5).“音的高低”游戏

规则:教师弹标准音,当听到比这个音高时,举起双手,听到比它低时,双手叉腰。 2.知识“柯尔文手势” (1).认识唱名

音乐中,“音的高低”用“1234567”来表示,由低到高排列。

教师带领学生用模唱唱名(u),边唱边用手势模仿爬楼梯的动作,以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音的高低。

可修改编辑

精选资料

(2).学习“柯尔文手势”

①教师向学生介绍也可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音的高低”。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 ②教师边唱边示范“柯尔文手势”

⑥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并纠正学生错误手势。 ⑦ 用“柯尔文手势”来模唱唱名(la). ⑧ 听歌曲《哆来咪》,一起做“柯尔文手势”。 ⑨ 用“柯尔文手势”表现歌曲《闪烁的小星》。 (3).拓展

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程练习。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听辨了音的高低 ,认识了7个唱名,还学会了“柯尔文手势”。 课后反思:

《小红帽》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红帽》 【教学目标】

1.跟着老师模唱歌谱,根据故事情节,通过力度变化,在听听、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用愉快明亮的声音唱好歌曲,背唱这首歌曲。

2.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愉快、明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可修改编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