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②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③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全球性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
1
[思维诊断]
(1)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2)人口过度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 )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
题组一 运用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问题
1.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答案 C
解析 A项正确,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B项正确,曲线a(“J”型增长)和b(“S”型增长)的差别就在于环境阻力不同;C项错误,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D项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以下。
2.如图表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纳量降低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 B
解析 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的环境容纳量小。 归纳提升
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分析
2
(1)模型
(2)分析
①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大量减少。 ②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③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力,增加了对许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 题组二 环境污染实例分析
3.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