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1.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和对贵金属的渴求,在宗教狂热和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西欧一些探险家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成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世界市场扩大。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商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 因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力图恢复 希腊、罗马典文化,使之“复活”、“再生”, “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传播到英法德等其他西欧国家,运动的中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促使欧洲人开始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又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它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束缚,谋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思想武器。其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经院哲学;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提倡理性,重视科学实验;表现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欣赏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人文主义对于人们摆脱神权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乃至推翻封建统治,都具有巨大进步作用

5.克伦威尔——

1

克伦威尔(1599-1658年),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新贵族的代表人物,独立派领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缔造者。内战中,先后率勇士军和新模范军取得马斯顿草原战役和纳西比战役的胜利,1648年,清洗了国会中长老派势力,1649年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运动;远征爱尔兰,镇压人民起义,掠夺爱尔兰土地;平定苏格兰王党叛乱。1653年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就任“护国主”。为向外扩张和争夺殖民地,发动与荷兰的战争。

6.平等派——

平等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了城乡富裕农民、手工业者和平民的利益。英国第一次内战结束后,由于对长老会派的排他性政策不满而形成。领导人是李尔本,其政治纲领是“人民公约”,在政治上主张主权在民,建立一院制的民主共和国,实行普选;在社会经济上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取消垄断专利公司,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在平等派的推动下,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顶峰。1649年,平等派运动遭到克伦威尔的残酷镇压最后失败。

7.“光荣革命”——

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1687和1688年詹姆斯二世先后两次发布“宽容宣言”,试图恢复天主教和封建专制,残酷迫害清教徒,危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到英国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1688年11月威廉率军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威廉即英国王位,称威廉三世。这就是1688年政变,因其没有流血,故史称“光荣革命”。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通过《权利法案》,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

8.独立派——

独立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派别,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代表人物是克伦威尔。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采取坚决措施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并取得斗争的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9.《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是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在人权方面,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最高权力来自于国民,即主权在民原则。宣言将平等也列为人的自然权利,公民在法律、担任公职、负担纳税义务等方面是平等的。在法治方面

2

《人权宣言》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国民的公共意志应是立法的根本依据。法律保护人的自由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宣言明确规定,必须实行分权原则,以防止政府的专横与渎职。《人权宣言》所确立的这些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八九年原则”。 它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宣言第一次把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对打击封建制度、限制王权和启发人民革命意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0.制宪议会——

法国大革命初期革命的领导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起主要作用的是君主立宪派,在君主立宪派领导下,制宪议会运用立法手段对法国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包括从根本原则上废除封建制度,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八月法令;体现“八九年原则”,作为大革命纲领性文件的《人权宣言》;改造旧国家政治体制和特权等级,废除封建行限制、发展资本主义的一系列法令;通过全面体现“八九年原则”的《1791年宪法》。制宪议会胜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功不可没。

11.八月法令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颁布的废除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法令。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胜利后,革命在全国迅速展开。制宪议会于8月4-11日召开讨论废除封建特权的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规定无偿废除人身义务、狩猎、鸽舍特权、领主法庭、教会什一税、特权等级免税权、买卖官职制度等,还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对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法令规定要以赎买的方式予以废除。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它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

12.雅各宾俱乐部——

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组织。前身为布列塔尼俱乐部,正式名称为“宪法之友社”,因常在圣奥诺雷街雅各宾修道院开会议事,故更名雅各宾俱乐部。参加者有自由派贵族、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在大革命进程中,该政治组织经历了几次分化和改组。1791年7月,君主立宪派退出另组斐扬俱乐部;1792年10月10日,布里索和其他吉伦特派分子被开除或相继退出。此后,以罗伯斯比尔为代表的山岳派领导该俱乐部,成为雅各宾专政重要支柱,对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794年热月政变后,雅各宾俱乐部被封闭。

13.大陆封锁体系——

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被迫放弃侵英计划后,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

3

14.《教务专约》——

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与教皇庇护七世签订的宗教专约,又称《政教协议》。拿破仑为取得天主教廷的支持,结束法国宗教分裂的局面,派人与教皇谈判,于1801年7月达成协议,1802年经立法院批准公布实施。主要内容为:法国承认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但并非法国国教;教皇承认法国永远取消什一税;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并由教皇授职,必须宣誓效忠第一执政和政府;教士薪俸由法国政府支付,教皇不得干扰教会财产的购买者。拿破仑后来又补充了一些条款。这样,拿破仑缓和了与天主教势力的矛盾,将天主教改造为新政府的工具。

15.雾月政变——

拿破仑?波拿巴发动的军事政变。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月9—10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政变后颁布《共和八年宪法》,成立由拿破仑为第一执政的执政府,法国从此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了社会,顺应了人民群众克服混乱和巩固大革命成果的要求,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6.《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 又名《法国民法典》,在拿破仑亲自参与和主持下,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颁布《法兰西民法典》,1807年更名为《拿破仑法典》。其内容有:肯定资本主义所有制,保护一切私有财产;把公民平等的原则固定下来,规定一切人都平等的享有民事权利;明确规定了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拿破仑法典》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法典,它肯定了革命以来资产阶级所取得的成果,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秩序,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对后来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民法典往往以这部法典为蓝本。

17.《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纲领性文件。由杰斐逊起草,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宣言陈述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思想,谴责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独立。宣言体现了平等、自然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人民革命权利等作为新生国家立国理论基础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旗帜。

18.大陆会议 ——

英属北美殖地人民的代表会议和权力机构。为了在反英斗争中协调行动,1774年9月5日在费城召开了由12个殖民代表参加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陈情书》,制定了《权利法案》,强调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反对英国的高压政策,号召抵制英贷,同英国断绝贸易关系等。会议并未提出独立主张,只是向英王递交了请愿书。列克星顿战役后,5月10

4

日召开了13个殖民地代表参加的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武装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从此成为国家政权机构。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1777年通过《邦联条例》,1781年3月生效,大陆会议为邦联国会取代。

19.彼得一世改革——

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和夺取北方战争的胜利而推行的改革。在军事方面,彼得创建新军,实行义务征兵制。经济上他鼓励工业发展;推行重商主义;聘请外国技术专家,派遣留学生去西欧学习。政治上,参照西方的模式进行行政改革。文化教育上,仿照西方的模式开办近代学校,翻译大量科技书籍,并简化了俄文字母,使用阿拉伯数字;采用公历,创办科学院,兴办报纸等;采用西方生活方式。彼得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最后在北方战争中打败了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但彼得的现代化主要是以倡导科技发展实业为目标的,它没有也从来不想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

20.七年战争——

1756-1763年以英、普同盟和法、奥、俄同盟两大集团在欧洲和海外进行的争霸战争。起因是英法争夺殖民地和商业霸权以及普奥争夺西里西亚。战争在欧洲和海外同时进行。在欧洲大陆普鲁士对奥、俄、法的战争以普鲁士取得对奥战争胜利而结束,普鲁士从奥地利手中夺得西里西亚,成为欧洲强国。英法之间的战争主要发生在海上、北美和印度,法国遭受失败。双方签订《巴黎和约》,法国丧失了在北美和印度的大批殖民地,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1.三十年战争 ——

1618—1648年进行的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主战场在德意志。一方为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受到荷、英、俄等国支持。另一方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受教皇和波兰支持。实际上双方都是出于扩大权力和领土的需要。1618年5月发生在捷克的“掷出窗外事件”是战争开端,战争分为捷克、丹麦、瑞典、法国等不同阶段持续进行。1848年双方缔结《威斯特发里亚和约》,战争以天主教诸侯国一方的失败而告结束。战争使德意志遭受空前浩劫,人民饱受灾难,进一步加深了国家的分裂。

22.重商主义—— 15至18世纪西欧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经济学说。亚当?斯密称之为“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故名。中心内容是:货币拥有量是国家贫富的标志,发展对外贸易以获取金银是积累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国家采取鼓励制成品出口、颁布航海法令、大力发展航海业和军需工业、奖励造船、给予贸易公司以垄断特权等方法直接干预经济,鼓励商品出超与货币入超。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意识形态,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逐渐废弃。

23.普法战争——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