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习题

脉浮数。检查见左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左外耳道弥漫性红肿,鼓膜未见异常。诊断为耳疮,首选的治疗方剂为: (三)X型题

7.大疱性鼓膜炎的病因病机主要有: A.风热时邪,上犯耳窍 B.湿热毒邪,上犯耳窍 C.脾胃湿热,上蒸耳窍 D.肝

胆火毒,燔灼耳窍 E.热毒壅盛,上犯耳窍 8.大疱性鼓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A.剧烈耳痛 B.听力减退 C.头痛发热 D.鼓膜起血疱 E.鼓膜穿孔流脓 二、名词解释 9.大疱性鼓膜炎

三、填空题

10.大疱性鼓膜炎检查时见_______及_______充血,常于_______出现血疱。 11.大疱性鼓膜炎临床辨证常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型。

四、判断说明题

12.凡鼓膜出现疱疹即可诊断为大疱性鼓膜炎。

五、简答题

13.简述大疱性鼓膜炎的病因病机。

14.大疱性鼓膜炎应与哪些耳病进行鉴别?简述其鉴别要点。

六、病例分析题

15.郑某,男,24岁。 主诉:右耳疼痛2天。

现病史:患者近日患感冒,昨日始右耳剧痛,耳堵,耳胀,伴同侧头痛,发热,口

苦,咽干,尿黄,便结。否认耳流脓史。

检查:右耳屏无压痛,耳廓无牵拉痛,鼓膜充血,并可见血疱,未见鼓膜穿孔,外

耳道未见分泌物。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请写出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第十一节 耳胀 耳闭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有关耳胀、耳闭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耳胀耳闭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 B.耳胀者或兼有疼痛

C.耳闭者听力明显下降 D.耳胀耳闭多因耵聍堵塞外耳道而致 E.听力检查可呈传导性耳聋

2.下列哪项不是耳胀的症状:

A.耳胀闷感 B.耳鸣 C.听力下降 D.自听增强 E.牵拉耳廓时耳痛加

3.耳胀患者,若鼻涕较多时以下哪项治疗是不适宜的:

A.滴鼻 B.鼓膜按摩 C.咽鼓管吹张 D.穴位磁疗 E.超短波理疗。

4.患者,女,20岁。右耳内胀闷堵塞感约3个月,自觉听力下降,耳鸣声嘈杂,间

有胸闷,肢倦乏力,胃纳欠佳,大便溏,日两次。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脉细。检查见右耳鼓膜内陷、混浊。诊断为耳闭,辨证应首先考虑: A.风邪外袭,痞塞耳窍 B.肝胆湿热,上蒸耳窍 C.脾虚失运,湿浊困耳 D.邪

毒滞留,气滞血瘀 E.肾阳亏虚,寒水上泛

5.患者,男,15岁。感冒1周,近两天觉左耳内作胀,间微痛不适,耳鸣如闻风声,

自听增强,听力减退,鼻塞,流涕黄粘,咽痛,微发热,舌质红,苔薄白,脉略浮数。检查见左耳鼓膜轻度充血,可见液平面,穿刺抽出少许淡黄色液体。临床最恰当的诊断及证型是:

A.耳胀(风热外袭,痞塞耳窍) B.耳胀(风寒外袭,痞塞耳窍) C.耳胀(肝

胆湿热,上蒸耳窍) D.耳闭(风邪外袭,痞塞耳窍) E.耳闭(脾虚失运,湿浊困耳)

6.患者,男,35岁。右耳胀闷堵塞感3天,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微热,耳鸣如吹

风声,自听增强,舌质淡红,苔白,脉略浮紧。检查见鼓膜轻度充血,似有液平面。诊断为耳胀,治疗应首选:

A.银翘散 B.桑菊饮 C.荆防败毒散 D.小柴胡汤 E.柴胡清肝汤

(二)B型题 A.风邪外袭,痞塞耳窍 B.肝胆湿热,上蒸耳窍 C.脾虚失运,湿浊困耳 D.邪

毒滞留,气血瘀阻 E.肾阳亏虚,寒水上泛

7.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听力减退,逐渐加重,耳鸣如蝉,或嘈杂声。检查

见鼓膜内陷明显,有灰白色沉积斑,舌质淡黯,脉细涩,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诊断为耳闭,辨证应首先考虑:

8.耳内作胀微痛不适,耳鸣如吹风样,听力减退,自听增强,伴恶寒,鼻塞,流涕,

咽痛,舌质红,苔白,脉浮数。检查见鼓膜微红,轻度内陷,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诊断为耳胀。辨证应首先考虑:

(三)X型题

9.耳闭的治疗,除内治外,尚可采用:

A.滴鼻 B.鼓膜按摩 C.穴位注射 D.咽鼓管吹张 E.外耳道冲洗 10.耳胀耳闭的护理及预防要点有:

A.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 B.使用滴鼻药 C.积极防治伤风感冒 D.进行宣传

教育 E.避免接触噪音

11.耳胀耳闭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A.脓耳 B.耳菌 C.外耳道异物 D.耵耳 E.鼻咽肿物 二、名词解释 12.耳胀耳闭 13.气闭耳聋

三、填空题

14.耳胀耳闭是指以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西医学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 15.耳胀耳闭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鉴别。

16.耳胀风热外袭,痞塞耳窍型,治法宜___________,方用__________加减。

17.耳闭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型,治法宜____________,方用___________加减。 18.耳胀耳闭患者,若鼻涕多时,应使用___________,以保持____________通畅。

擤鼻应用正确方法,不宜________,以免邪毒窜入耳窍。

四、判断说明题

19.耳胀耳闭即耵聍堵塞外耳道,以致耳窍不通,出现耳堵、耳胀、耳痛、听力减

退等症状。

20.耳胀是指耳内胀闷,兼有耳窍疼痛,清窍闭塞的急性耳病。 21.耳胀、耳闭在任何情况下均宜采用咽鼓管吹张法进行治疗。

五、简答题

22.如何鉴别耳胀与耳闭?

23.如何鉴别有耳内胀闷堵塞感的耳病? 24.耳胀、耳闭的预防与调护应注意些什么? 25.耳胀、耳闭的治疗如何配合针灸疗法?

26.耳胀、耳闭的治疗除内治外,还有哪些外治法? 27.哪一本古典医籍中有咽鼓管吹张法的最早记载?

六、论述题

28.试述耳胀耳闭的病因病机。

七、病例分析题

29.陈某,男,35岁,教师。 主诉:左耳胀闷堵塞感不适2天。

现病史:患者1周前患感冒,鼻塞,流涕微黄,伴发热,近两天出现耳胀闷堵塞感,

左耳鸣如闻风声,听力下降,但听自己说话的声音大于平时,用手指按压耳门则耳胀不适感稍缓解,头昏头胀,咽微痛,口微干。

检查:面色微红赤,营养中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左耳鼓膜淡红,轻度内

陷,音叉检查:林纳试验:左耳(±),韦伯试验:偏向左耳,施瓦巴赫试验:左耳(+),右耳未见异常;双中、下鼻甲色红肿胀,双中、上鼻道未见分泌物潴留;鼻咽粘膜充血,左咽鼓管咽口肿胀,口咽粘膜轻度充血。 请写出中西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及外治法。 30.梁某,女,50岁,工人。

主诉:两耳闭气,如物阻隔,耳鸣耳聋5年,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5年来,经常因感冒而发耳胀,平素双耳闭气,胀闷堵塞,如物阻隔,

听力减退;近半年症状加重,头晕头重,神疲乏力,胸闷纳差,大便时溏。 检查:精神疲倦,面色萎黄,舌质淡暗,苔白,脉细弱;双耳鼓膜明显内陷,有灰

白色沉积斑块,音叉检查:林纳试验:双耳(-),施瓦巴赫试验:双耳(+);双下鼻甲轻度肿胀、淡红,各鼻道未见分泌物潴留;咽粘膜淡红,鼻咽光滑,未见新生物。

请写出中西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及外治法。

第十二节 脓耳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脓耳之病名首见于:

A.《诸病源候论》 B.《杂病源流犀烛》 C.《外科大成》 D.《仁斋直指方》

E.《保生秘要》

2.耳内流脓量多,黄稠或带红色,全身可见发热,口苦咽干,辨证应首先考虑: A.风热外侵 B.肝胆火盛 C.脾虚湿困 D.肾元亏损 E.阴虚火旺

3.脓耳日久,耳脓清稀量多,缠绵日久,多呈间歇性发作,兼头晕乏力 ,治法宜: A.利湿通窍,活血排脓 B.益气养血,活血排脓 C.健脾渗湿,补托排脓 D.渗

湿解毒,活血排脓 E.渗湿消肿,活血排脓

4.患者,男,13岁,双耳流脓1个月,伴发热,纳食佳,时有呕吐,大便泄泻,双

耳道内有脓液,鼓膜紧张部小穿孔。临床诊断最恰当的是: A.耳疖 B.耳疮 C.旋耳疮 D.脓耳 E.断耳疮

5.患者,女,50岁,双耳流脓时轻时重近1年。现耳脓清稀量较多,听力下降,耳

鸣,全身倦怠乏力,纳差,便溏。检查见鼓膜中央大穿孔,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诊断为脓耳,辨证应首先考虑:

A.脾虚湿困 B.肾元亏损 C.风热外侵 D.肝胆火盛 E.中气下陷

(二)B型题

A.蔓荆子散 B.龙胆泻肝汤 C.托里消毒散 D.知柏地黄丸 E.肾气丸 6.患者,男,20岁。左耳突然出现疼痛,耳内流脓2天。5天前患感冒,现仍有鼻塞,

鼻流黄涕,检查见鼓膜红赤,紧张部小穿孔及搏动性溢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为脓耳,治疗应首选:

7.患者,男,35岁。双耳疼痛剧烈,耳脓量多黄稠。全身发热,口苦咽干,小便黄

赤,大便干结,检查见鼓膜紧张部穿孔,耳道内有黄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诊断为脓耳,治疗应首选:

(三)X型题

8.脓耳的护理要点有:

A.用3%双氧水清洗耳内脓液 B.滴耳时宜将患耳向上 C.吹药量不宜过多

D.用芳香通窍的滴鼻剂滴鼻 E.少食引发邪毒的食物 9.实证脓耳的病因病理为:

A.气滞血瘀 B.肝胆火盛 C.脾虚湿困 D.风热外侵 E.肾元亏损 10.肾元亏损型脓耳鼓膜穿孔部位常位于:

A.边缘部 B.松弛部 C.紧张部后下方 D.脐部 E.光锥处 11.脓耳肝胆火盛型的耳脓为:

A.黄稠 B.红色脓液 C.脓量少 D.脓量多 E.白色脓液 12.肝胆火盛型脓耳常选用的方剂有:

A.五味消毒饮 B.龙胆泻肝汤 C.仙方活命饮 D.蔓荆子散 E.半夏白术天麻

13.脾虚湿困型脓耳常选用的方剂有:

A.补中益气汤 B.参苓白术散 C.托里消毒散 D.理中汤 E.八珍汤 14.导致脓耳的内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常见的脏腑有: A.心 B.肝 C.胆 D.脾 E.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