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生平和辩证法
一、柏拉图的生平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代西方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柏拉图生活与古希腊雅典城邦迅速走向衰落的时期。适逢伯罗奔尼撒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正是塔吉隆月(五六月的第六和第七天)的第七天阿波罗纪念日,而苏格拉底为该月第六日阿耳呸弥日,他们是孪生姊妹,这些神抵同样也管理哲学。具有神圣色彩。出生于名门望族。7岁进入学校学习,12岁进体操学校,18岁在国内服兵役两年。20师是从苏格拉底。跟随苏格拉底学习8年。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漫游各国达12年。先到麦加拉的欧几里得处,旋去非洲希勒尼,又去埃及,接着去南意大利的希腊殖民地塔林顿。这时柏拉图已是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卓有声誉的学者。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近郊创建学园,讲授哲学和科学。他主持学园40年,直到去世。柏拉图亲身经历了社会的混乱、多变、无序、争斗、罪恶,使他萌生了探求一个稳定、正义、不变、完善的理想社会的宏愿,于是在此期间3访徐拉古,撰写《理想国》和《法律篇》想要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却以失败收场。死于公元前347年,享年80岁,一大巨星就此陨落。 二、柏拉图主要著作
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经过后世一代代学者艰苦细致的考证,其中有24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主要有:
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篇》 《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 《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 《飨宴篇》《斐德罗篇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 《高尔吉亚篇》 《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
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
《米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
柏拉图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华丽,论证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深刻,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所谓辩证法
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 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一词源于古希腊文δνaλεxειx╰(η廹xyη),意谓进行谈话的艺术,由δνaλ廹yζμxι(我谈话、我发议论)演化而来,原意是指在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 “辩证法”这个术语,在哲学史上曾在各种不同意义上被使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哲学家那里,有不同的含义。 古希腊辩证法的概念: 公元前 6世纪,在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一些哲学家围绕世界的本原问题进行了争论,产生了辩论的方法。爱利亚学派的芝诺认为存在是\不动的\,\只有唯一不动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如果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运动就会陷入矛盾,承认\多\的存在,就会陷入无限大和无限小的矛盾。为此他作了\飞矢不动\的论证,把有限与无限、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加以割裂,夸大运动的间断性,否认运动的不间断性,从而否认了运动。但这一论证在客观上却接触到了运动本身所包含的间断性与不间断性的矛盾,原则上假设了空间与时间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芝诺的其他论证,也采用类似的方法。他的论辩方法也就是最初意义的 \辩证法\。所以,亚里士多德称芝诺是 \辩证法的创立者\。G.W.F.黑格尔在谈到爱利亚学派时也说:\我们在这里发现辩证法的起始,这就是说,思想在概念里的纯粹运动的起始,......并且我们发现客观存在本身所具有的矛盾(真正的辩证法)\(《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253页)。芝诺的辩证法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思维自身的矛盾运动和这种运动对于对象自身矛盾的接触;②通过揭露对方论点中的矛盾而探求问题的方法。
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各派论争之风盛行,哲学家们都比较注重争论的技巧和方法。这时,人们把论证或分析命题中的矛盾,以及在谈话中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叫做辩证法。苏格拉底把辩证法看作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智者派则把辩证法作为一种据理论证的艺术而广泛运用。智者派在后期演变成为诡辩论者,他们的辩证法成为玩弄概念、混淆是非、抹煞真理和谬误之界限的同义语。柏拉图除了根据传统含义,把辩证法看作是通过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加以克服的方法外,还把辩证法看作是认识\理念\过程中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他认为,借助于辩证法可以由个别理念上升到普遍理念,又从普遍理念回到个别理念,因此他把辩证法作为\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阶段的内容。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证法\一词也较多见于柏拉图的著作中。
亚里士多德除了把辩证法看作是\研究实体的属性\、\揭露对象自身中的矛盾\等方法外,还把辩证法作为形成概念、下定义和检查定义是否正确的方法。从此\辩证法\经常在逻辑学的意义上被使用。 四、逻各斯(logos)辩证的艺术
柏拉图区别了认识的四种途径:(1)名字与词。(2)解释或者概念规定(logos)。(3)现象、例证性影像、例子、图形(eidolon)。(4)途径即知识或见解本身。
在认识中,名称和词是首先被想到的,但对于某个认识对象可以有许多名称。进一步的认识是概念的规定和定义,即逻各斯。
辩证法遵循逻各斯,逻各斯是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一种理性,一种会话的艺术。
“逻各斯”含义的演变:最初的含义,逻各斯是一个词,一个你想赋予其意义的词;第二层含义,是指具备含义的词的有意义的整体;第三个含义,指我们身上能够联接不同的词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意义的整体论证的东西;第四种含义,“其实,概念仅仅是伴随着话语展开的精神结构,而非其他任何东西。概念除了这种推论的展开之外没有别的意义。”话语逻各斯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理论行为,而且是一种精神和理智的内在运动,是思自我展开的辩证法。
五、两种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
无论在语词形式,还是在哲学意义上柏拉图都是辩证法的创始人。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辩证法理论:“对话辩证法”与“思辨辩证法”。思辨辩证法被黑格尔辩证法所继承,奠定了整个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时代辩证法理论的基础;而对话辩证法则由苏格拉底所开创,有可能为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提供理论资源。
第一种辩证法可以称之为“对话辩证法”,这种辩证法主要体现在柏拉图早期的对话中,是由苏格拉底所开创的,所以也可称之为“苏格拉底意义上的辩证法”;
第二种辩证法可以称之为“思辨辩证法”,主要体现在柏拉图后期的对话中,这种辩证法理论被黑格尔的辩证法所继承,奠定了整个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时代辩证法理论的基础,所以也可称之为“黑格尔意义上的辩证法”。
所以柏拉图的思想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开端:思辨辩证法(通种论),这种辩证法奠定了整个传统形而上学时代辩证法的理论根基;一方面是与后形而上学的“思”相一致的开端:对话辩证法,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就是要“回到苏格拉底”,恢复“对话辩证法”的源初精神和本真意蕴。回到开端就意味着道路的重新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这条道路,也可以选择另一条道路。 六、辩证法的历程(“洞穴的隐喻“)
囚徒从洞穴中走出去探求外界的事物的本质,之后又回到洞穴中与另外的囚徒进行辩论就是辩证法形成的过程。
隐喻的含义:我们生活在影子和幻想的洞穴中,被无知和冷漠束缚着。当我们试着打开身上的锁链时,教育便开始了;陡峭的斜坡代表把我们从物质世界带入理念世界的辩证法。柏拉图这个隐喻告诫人们,那个进入真实知识领域的人必须返回洞穴把知识带给其他人。这表明柏拉图坚信,哲学活动不仅是一项智力活动,而且,哲学家还必须要和别人分享他的学问,尽管这样做可能要面对厄运,甚或死亡。
在柏拉图后期对话中,从《国家篇》到《巴门尼德篇》有一种逻辑进展的顺序,那么辩证法也经历了一次演变,即从至善的追寻走向了彻底的概念思辨。 七、辩证法的特点
较之苏格拉底的“精神接生术”, 柏拉图的辩证法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可以说是质的飞跃。柏拉图的辩证法的特点是: 完全撇开感性事物, 只运用理性, 通过推理进行逻辑论证; 从理念出发, 完全依据理念, 分析和论证各种理念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上升到善的理念。 当一个人靠辩证法通过推理而不需感官知觉帮助, 以求发现绝对,并且一直坚持到仅靠纯粹的理性而理解绝对的善时, 他就达到了理念世界的顶峰。
黑格尔在解释柏拉图的辩证法时说: “柏拉图的研究完全集中在纯粹思想里, 对纯粹思想本身的考察他就叫辩证法。”
八、叙(关于柏拉图辩证法的评价)
柏拉图把辩证法看作最高的学问, 最高等级的学习科目。“辩证法象墙顶石一样, 被放在我们教育体制的最上头,??我们的学习课程到辩证法也就完成了。” 其他各种学问、各种科目的学习只不过是学习辩证法的“预备性科目” 或者说是学习辩证法正文前的“序言”。
语言和思是我们努力在柏拉图对话中把握的东西。由此,我们才能回到柏拉图的辩证法,才能更好的言说它。我们已经看到,柏拉图一方面困惑于语言、逻各斯(甚至灵魂)的局限,困惑与对真理的把握与传达;另一方面,正是同一个柏拉图,又揭示出语言、逻各斯的真理本质。把关于一个问题不同的、差异的并且往往是对立的观点都充分地呈现出来,这是柏拉图辩证法的重要方面。
也许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成熟的辩证方法在苏格拉底、柏拉图那里尚未得到明确规定,但柏拉图的对话、柏拉图的思考本身已经充分地表达了这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