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行星地球 问题研究 月球基地该是什么样子》优质课教学设计_164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问题研究中初步学会探究学习。

2.把前面学习的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应用到问题研究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和创新,科学地尝试规划月球基地。 2.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加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3.月球基地的整体规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集成的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视频展示] “月球知识知多少?”

[导 言]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先后有6次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面带回440公斤的月岩样品。

1

科技大国美国、欧洲、中国、日本、加拿大和印度,最近都燃起了对月球的兴趣,计划在10年内派太空船到月球展开探索,并提出要建立月球基地。

那么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向月球发射一艘宇宙飞船,代价已经十分高昂,建造月球基地将花费更大的成本。因此,到目前为止,月球基地还处在一般性探讨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我们人类有能力来实现这个梦想,“嫦娥奔月”的成功是我们实现这个梦想的有力动力。

[问 题 1]:有关月亮诗词鉴赏 [问 题 2]:人类探究月球的历史轨迹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人类已经对月球做了哪些探测研究。 (投影)

就国际上的探月活动来说,从1958年至今,美国进行了9次载人月球探测,其中有6次为载人登月;原苏联、美国、日本和欧洲空间局向月球发射的无人探测器共计87个。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这一年先后有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面带回440公斤的月岩样品。

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月球探测一时有所降温,因为探月活动耗资巨大。

1990年日本发射了“飞天”月球探测器,正在研制“月神”月球探测器。

1998年美发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准备在今年发射“破冰者”探测器。

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顺利升空。

2004年2月我国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

中国:早在1978年,美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就送给中国政府1克月球样品,中科院就曾组织全国力量对0.5克月球样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还利用月球陨石和其他途径开展了相应研究。

2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我国国力的增强,“嫦娥奔月”将这一神话变为现实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工程立项后,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我国的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要在2007年打出去。

根据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月球探测卫星系统由卫星平台与有效载荷两部分组成。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及其它卫星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研制月球探测卫星平台。卫星选用的有效载荷有: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粒子探测器等。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有效载荷总重量130公斤,在轨运行寿命为1年。

按照计划,运载火箭系统选用长征3号甲作为月球探测卫星的运载火箭。发射场系统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发射场,并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造,以完成月球探测卫星发射任务。

我国科学家已为在月球上建设科研基地做准备,将着重针对在月球上建立天文观测基地、对地球观测基地、深空探测基地、新材料研制与生产基地、人居基地等不同需要,提出并研究相关的科学技术课题。一个完整的月面基地包括用于人居生活、工业加工、农业栽培、观测研究、甚至旅游观光等内容。

这么多的国家对月球基地的建设感兴趣。月球基地可以通过开发月球资源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那么建立月球基地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展开研究:

[投影展示] 略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指定一位学生发言。

“生物圈2号”和月球基地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都是人工建造的全封闭的模拟地球的生态环境。但“生物圈2号”是建立在地球上,而月球基地建立在表面引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近乎真空的月球,“生物圈2号”失败了人还可以重新回到地球的自然环境,但月球基地一旦失败,人就不容易转移到地球上。

师:答的很好。我们可以从“生物圈2号”实验中获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