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4

第七节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最新考纲]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1.仰角和俯角

与目标线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叫俯角(如图①).

图① 图②

2.方向角

相对于某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等. 3.方位角

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 4.坡度(又称坡比)

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

一、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

.

( ) ( )

(2)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

(3)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 )

(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一般是

[答案](1)× (2)× (3)√ (4)√ 二、教材改编

.

( )

1.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所在的同侧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 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 m.

502 [由正弦定理得

=,

sin∠ACBsin B50×1222

ABAC又∵B=30°,∴AB=

ACsin∠ACB=

sin B=502(m).]

2.如图,在山脚A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30°,沿倾斜角为15°的斜坡向上走a米到B,在B处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60°,则山高h= 米.

2

a [由题图可得∠PAQ=α=30°, 2

∠BAQ=β=15°,△PAB中,∠PAB=α-β=15°, 又∠PBC=γ=60°,

∴∠BPA=(90°-α)-(90°-γ)=γ-α=30°, ∴

=,

sin 30°sin 15°

6-2

a, 2

aPB∴PB=

∴PQ=PC+CQ=PB·sin γ+asin β =

6-22

a×sin 60°+asin 15°=a.] 22

3.如图所示,D,C,B三点在地面的同一条直线上,DC=a,从C,D两点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60°,30°,则A点离地面的高度AB= .

3

a [由已知得∠DAC=30°,△ADC为等腰三角形,AC=a,所以在Rt△ACB中,AB=2

AC·sin∠ACB=

3a.] 2

考点1 解三角形中的实际问题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相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1)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由

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6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 m.

(2)如图,高山上原有一条笔直的山路BC,现在又新架设了一条索道AC,小李在山脚 B处看索道AC,发现张角∠ABC=120°;从B处攀登400米到达D处,回头看索道AC,发现张角∠ADC=150°;从D处再攀登800米可到达C处,则索道AC的长为 米.

(1)103 (2)40013 [(1)如图,OM=AOtan 45°=30(m),

ON=AOtan 30°=

=103(m),

3

×30 3

在△MON中,由余弦定理得,

MN=900+300-2×30×103×

3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