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下语文古诗赏析精品选择题(带答案分析)

3、对《己亥杂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的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人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别离之苦。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分析:《己亥杂诗》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与《归园田居》不相同。

4、对《己亥杂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分析: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而不是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

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分析: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 6、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分析:D、“不愿”的心理活动错误。

7、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D )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分析:D、“涕”解释为“眼泪”。

8、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C___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分析: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 9.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10、对《贾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求贤”而至“访逐臣”,可见文帝求贤若渴,欲咨询治国安民之道。 B.“才调”兼包才能、风调,“更无伦”,宛见贾生少年才俊、华采照人的风貌。 C.第三句生动地描绘了文帝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膝之前于席”的画面。

D.末句指出文帝与贾生在宣室夜对不问苍生,而是为了向他询问鬼神的问题。 分析:A、欲咨询治国安民之道。没有“咨询治国安民之道”。

11.对李商隐的《贾生》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句特标“求”、“访”,用词精当,富于意味,耐人寻味。 B.“虚”字只轻轻一点,却使人对文帝的重贤姿态产生了怀疑。

C.末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点破主旨,直抒胸臆,怒斥文帝。 D.诗作讽汉文帝其实是讽刺唐朝皇帝,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分析:C、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12、对《约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分析: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