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开原市八棵树学校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课时)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二、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与化学四大发明有关的有造纸,和火药。还制造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例如;酒,醋,染料、烧瓷器等 三、化学发展简史

1、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

了分子的概念。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四.如何学好化学?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向课堂要质量。 3.作业:认真-独立-质量的完成作业。

4.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遗忘规律)。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课前提问、听讲-做好笔记、作业、复习、作业五个环节),重视并做

好化学实验。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要在勤复习、勤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 一、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变化 概念 伴随现象 本质区别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化学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或分子生成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电灯发光,工业制氧气,吸附色素,分馏石油,汽油去油污,冰雪融化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食物腐烂,动植物呼吸,光合作用,缓慢氧化,燃烧。(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实例 相互关系 概念 实质 实例 (发生化学变化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加以区别。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第 1 页 共 32 页

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确定 区别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注释: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可以”。 “能” “会” “易”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课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石蜡白色圆柱状固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2、燃着时: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内焰、焰心。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3、熄灭后:产生白烟,用火柴点白烟,蜡烛复燃,白烟是石蜡蒸气(固体小颗粒)。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本第14页)

要点: 二氧化碳、氧气特性及其应用,排水集气法

(1):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的特性,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二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用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空气 二氧化碳 现象 结论 无明显现象(有一点点浑浊)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明显。证明空气中CO2含量少。 步骤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二个集气瓶,观察现象。 空气 二氧化碳 现象 结论 燃着的木条慢慢地熄灭 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步骤4:取二块干燥的玻璃片,在其中的一张上呼气,观察现象。 呼气的玻璃片 没有呼气的玻璃片 现象 结论 有水蒸气 呼出时有较多水蒸气 无现象 三、能简单叙述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一)实验探究步骤 1、提出假设 2、设计实验 3、完成实验 4、分析试验结果 5、得出结论 (二)实验探究应关注

1、物质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

第 2 页 共 32 页

性、碱性等。 2、物质的变化

3、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3课时)

一、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操作方法:

分名称 类 图形 试管 用 于 加 热 蒸发皿 的 仪 器 烧杯 燃烧匙 加 热 酒精灯 仪 器 盛 集气瓶 放 物 质 的 胶头滴仪 管(滴器 瓶) 主要用途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①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预热后加热,加热后不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能骤冷;②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的器;②用于少量物质的1/3处;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管口应或作简易气体发生装与桌面成45o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置 ①可耐高温,能直接用火加热;②热的蒸发皿应避免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骤冷及被溅上水,以防炸裂;③用完之后立即清洗干浓缩和结晶 净;④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注意及时搅拌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①加热时,应擦干试管外壁并放在石棉网上,以使其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均匀受热;②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 可用于间接加热 可以直接加热;硫磺等物燃烧实验应在匙底垫少许石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 棉或细砂 计 量 托盘 仪 天平 器 ①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②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用于加热 灯;③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④不加热时,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①不能用于加热;②做物质在气体里燃烧的实验时, ①用作收集或贮存少如有高温固体物质生成如Fe,S燃烧,应预先在瓶底量气体;②用于有关气铺一薄层细沙(防止炸裂瓶底)或装入少量的水(吸收体的化学反应 SO2防止污染空气) ①滴液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接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触容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②胶头滴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③取液后体药品 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 ①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0”处,调节螺母调节零点;②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不能称量热物质;③称量物需放在纸(一般)、表面皿或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烧杯中(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 质量,一般只能称准至0.1g 第 3 页 共 32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