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 宋 号 四 小 ( 题 号 答 证 考 准 要 不 名 姓 内 线 级 班 封 密 校 学 上海市进才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数学(理科)试卷
命题 魏明志 审题 李文邗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满分5分。
1.不等式|x?1|?2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 22.函数f(x)?x?xx?1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a2n}是等差数列,抛物线y?x?2x?3的顶点是(a1,a2),则{an}的通项公式为
an?_______________。
4.设集合M?{72,94,120,137,146},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某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分别为
a,b,c,且a,b,c?M,a?b?c,则这三位同学的考试成绩的所有可能的情况的种数为
_______________。
5.设函数f(x)??x的反函数为f?1(x),则方程f?1(x)?4的解等于_______________。 6.7个人站成一排,其中甲一定站在最左边,乙和丙必须相邻,一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
7.在(1?1x)(x?1)4的展开式中x2项的系数为_______________。
8.已知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2008,公比q?(0,1),则使不等式|1?anx|?1对任意正
整数n都成立的x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9.化简:
cos(60???)?sin(30???)cos??_______________。
10.某医院保健科有4名医生,2名护士,今要派2名医务人员到某小区义诊,其中至少要有
1名医生,则不同的选派方法种数为_______________。
D
1 C1 11.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BC?AA1?1, A 1 P B1
AB?2,P是A1B1的中点,则直线PB与平面BB1D1D所成角
D
C
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
A
B
12.正方体的内切球、外接球以及与正方体的12条棱都切的球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16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满分4分。 13.设a,b?R且ab?0,若a?b,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a2?b2 (B)ab2?a2b (C)
1ab2?1a2b (D)ba?ab
14.一个透明密闭的正方体容器的棱长为1,该容器盛有一部分水的容积为V,经转动这个正
方体,水面在容器中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则正方体容器中水的容积V的范围是 ( ) (A)(0,16] (B)[16,56] (C)[5156,1) (D)(0,6]?[6,1) 1
D1 15.如图,定义八个顶点都在某圆柱的底面圆周上的长方体叫做圆柱的内
A
接长方体,圆柱也叫长方体的外接圆柱。设长方体ABCD?A1B1C1D1 1 的共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其中a?b?c),那么该长方体
D 的外接圆柱侧面积的最大值等于 ( ) A (A)?ab?c (B)?bc?a (C)?ca?b (D)?abc
222222 C1 B1 C B 16.若函数f(x)对于任意x,y?R,都有f(x?y)?f(x)?f(y),且f(1)?1,给出如下命题: 9①f(0)?0;②对于任意的x,都有f(2x)?2f(x);③f(x)是奇函数;④对任意的x1?x2, 都有f(x1)?f(x2);⑤函数f(x)的值域也是R。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分). 17.(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6分。 已知函数f(x)?x2?2ax?a的定义域为(1,??),且存在最小值?2。 (1)求实数a的值; (2)设g(x)?f(x)x,求函数y?g(x)的最小值及g(x)取得最小值时相应的x值。 18.(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4分。
已知(1?3x2)n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和为An,二项式系数和为Bn,设An?Bn?992。(1)求n的值;(2)求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3)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
2
)
19.(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7分,第2小题7分。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1,?BAC?90?,且异面直线A1B与B1C1所成的角等于60?,设AA1?a。 (1)求a的值; B1 (2)求点B1到平面A1BC的距离。
B
20.(本题满分16分)第1小题7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4分。
设集合A?{x|f(x)?x},B?{x|f[f(x)]?x}。 (1)设f(x)?x2?x?3,求集合A与B;
(2)设f(x)?x2?(2a?1)x?a2(常数a?R),求证:A?B。 (3)猜测集合A与B的关系并给予证明。
A1 C1 A C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