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码头工程施工方案

涉水方案

进度计划

1、暂定开工日期:2011年6月1日;具体开工日期以开工令为准。 2、总工期:240日历天;

3、服从业主总体施工安排,全面满足业主对工程总体进度及各阶段的节点工期要求,确保按合同工期要求完成总体施工任务。

根据我公司对调查的各种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如下几个节点工期计划: 第一阶段:2011年06月01日——2011年11月30日;

①CSO+000-CS0+900的垂直挡土墙结构体及后方轨道地梁及土方回填工程;

②1#——3#泊位垂直挡土墙和北堤脚之间30米宽的砼铺面完成。 第二阶段:2012年3月15日——2012年5月15日;

4#——10#泊位垂直挡土墙和北堤脚之间30米宽的砼铺面完成。

涉水方案

3.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3.1布置图及安全分析

a.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施工现场布置图、平面立面平面图等图。 b.根据地质报告及设计图纸,原设计围堰里坡1:1.5,基坑边坡设计1:0.5,实际施工围堰里坡采用1:1.5,基坑边坡采用1:1坡比。经公司总工部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基坑开挖采用圆弧滑动稳定验算,采用同济曙光软件验算分析,其施工围堰边坡符合安全稳定性要求。

c.本工程设计百年一遇水位为高程11.1米,码头顶面设计高程为11.5米,围堰顶面高程12.5米,新大堤填筑至高程15.4米。其满足防洪防汛要求。

码头前沿距航道中心线距离为130m,结构段建筑物位于原大堤内侧,施工时,对通航及防洪防汛没有影响;码头东西两侧水域底边线与码头前沿线夹角为45度,施工前及过程中,为保障航道的正常运行,加强与航道部门的联系,遵守航道管理规定,在不影响河道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在上下游100米处各设置警示牌,告示减速慢行,夜间设置航标指示灯。综上所述,本工程对航道通航影响较小,并满足防洪防汛要求。 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总平面布置分管理、办公及生活设施和生产区。

办公、生活设施场地约254000m2,全部按活动板房结构建造,A幢为办公区;B幢为管理人员住宿区,设有浴室、食堂等,C幢D幢为现场施工人员住宿;生产区主要是布置钢筋加工场、各类材料堆场及土方机械车辆停靠维修,其中钢筋加工场设置在实联化工围墙处,共设两处,均为靠近岗亭出入口位置布置,总面积约为5000m2。

涉水方案

3.2 施工测量

3.2.1 测量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 3.2.2 测量范围和依据

本工程施工测量包含陆域地形,基坑开挖放线(高程控制点)、挡墙放线(基线和高程控制)码头前沿、轨道梁等。 a、测量依据

(1)由业主、监理提供的导线点作为设置控制网及基线的起始依据。 (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b、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网采用附合导线网形式布设,按Ⅱ级导线网实测。 采用仪器:RTS632A全站仪。

精度:按《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要求执行。 周边长测距读数小于5mm。 计算边长往返测误差小于规范要求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小于规范要求。 c、高程测量

采用仪器:NAL124水准仪;

测量形式:按Ⅳ等水准符合路线观测; 测量精度:符合《JTJ203-2001》规定;

涉水方案

控制网标高复核 现场控制点位置测放 标高 长与宽 各层标高 轴线 标高 几何尺寸 各类管体埋设控制 平面位置 标高

顶面开挖轴线 基坑开挖放线 底面开挖轴线 基坑开挖控制 每层标高 坑底测量复核 坡度 轴线 挡墙基础层控制 铅垂度 现浇挡墙施工控制 埋体位置、标高 回填土层施工控制 砼压顶、轨道梁现浇控制 码头面层结构控制 轨道梁安装控制 平整度 码头外形尺寸等复核 标高 提交工程测量资料 竣工 测量施工工艺框图

涉水方案

d、沉降、位移观测

当码头面层按设计要求设置永久性沉降位移观察点,设置点位于码头砼胸墙,轨道梁顶及面层处,具体位置须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并作好观测记录。 e、提交测量资料 (1)监测网布置图

坐标系统:H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废黄河零点参考高度。 坐标:

点名 YH3 YH6 选点:

为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施工场区中布设8个测量控制网点,全网由已知点2个,未知点10个组成,如下图所示:

H市独立坐标系 X(m) 3696794.302 3697203.945 Y(m) 500398.481 500374.785 废黄河零 点高程(m) 备注 9.682 9.854 钢头 钢头

H港Z港区工业园区通用码头测量控制网平面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