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及管理的思路
作者:马国力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04期
[摘 要]在不少金融机构中,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关注操作风险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并以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真正关注操作领域的风险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治理违法违纪行为开始的。2002年,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公众披露操作风险状况。同时,受我国加入WTO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影响,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对操作风险尚处于学习认识阶段,在风险管理理念、思想和工具等方面与国际银行业有较大差距,关注程度和投入有限,管理方法比较初级,主要依靠定性管理,未与资本配置挂钩,距离模型化计量管理阶段还很远。突出问题表现在:
1.对操作风险认识不充分,理念有偏差。一是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认识还处于低级阶段;二是还没有针对中国实际的操作风险的定义和分类;三是由于发展观和经营目标的不明确,对操作风险的管理理念还存在诸多偏差。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只是在部分风险点上有所突破,未设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不明确,风险标准不统一,风险偏好和容忍度不清晰,没有一整套操作风险定义、识别、监控、转移等管理系统。对同一类型的操作风险,即使在同一银行不同分行做法也不尽相同,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和自发性。操作风险管理层次低,过于分散,责任主体不明确,主要由各行业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理解和工作目标进行管理,缺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信息沟通机制。
2.管理手段单一,管理工具缺乏。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依然被视为操作风险的“法宝”,加强内部控制几乎是操作风险管理的一切,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没有得到落实。操作风险的计量,风险控制与缓释和经济资本配置的研究和应用基本处于空白。对操作风险的资本配置要求还未成为监管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操作风险信息透明度低。由于政府高层和社会各界对商业银行发案情况格外关注,各行普遍将依法合规经营纳入分支机构负责人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并与各种资源分配挂钩,“发案率”对各级行管理层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利润指标。各级行出于各种考虑,对大量损失较小的操作风险采用了“就地消化”的策略,对损失较大的风险在上报时也要进行“过滤加工”,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瞒文化”,使得决策层难以真正了解操作风险真实情况,特别是那些尽管造成损失较小、但性质严重的操作风险,由于信息在银行内部不能及时、全面上传,结果失去了较早采取管理措施的机会,导致同一银行在同一个地方多次被绊倒。
4.操作风险管理未能实现全覆盖。突出问题是产品创新管理混乱,缺乏面向市场的产品管理组织框架,“新产品开发评估论证→申报审核→研究设计→完善内控→成熟移交→形成品牌”的创新流程尚未建立,新产品管理政策政出多门,多头开发,多头审批,各业务部门、各专业都可以开发本专业、本部门的产品,甚至出现内部竞争,部分产品投产前就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路
从对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国内、国际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落后不仅仅在于操作风险计量模型的落后,而是在操作风险管理的多个方面的系统性的落后。国此,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也不是简单的引进几套西方先进银行的计量模型、软件、系统所能解决的,而需要从基础入手,全方位的改进和提高。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理念、体制与机制和技术等方面入手,系统地、扎实地开展操作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适应风险态势变化的需要。
针对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基于新协议框架的要求,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经验和教训,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指导思想:树立理念、体制和技术相结合的观念,全面提升我国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实现以定性分析为主转变到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现代风险管理模式的轨道上,尽快制定针对操作风险的内控体系和风险防范制度,选取适当的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对操作风险进行预测和管理,并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管理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成完整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防患于未然。 工作思路:
一是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适当的操作风险管理环境。
二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该体系应覆盖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缓释、控制和报告等程序和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覆盖整个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是健全全面的、动态的、持续改进的、自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是选取恰当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并积极做好数据准备。新协议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计量方法,这三种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国商业银行应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全面的评估,考虑在本行实施时所需要配套采取的各项措施,以选取适合自身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同时,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和激励考核机制建设。
六是充分发挥信息披露的作用。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向公众披露操作风险的相关信息,以加强市场约束,进而使操作风险的管理更加有效。
七是操作风险的管理必须与产权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廷科:商业银行引入操作风险管理的意义与策略分析[J].中国金融, [2]田玲 蔡秋杰: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与应用[J].中国软科学, [3]张吉光:银行操作风险认识面临五大误区[N].国际金融报, [4]王秀华 黄满池: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经济问题 [5]刘锡良(译),金融经济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6]万杰 苗文龙: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