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县蔗糖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勐海县蔗糖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李春秀 特芮 杨建荣 旗尔 李琼芝 陆美英 吴玉珍 王志梅 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20期

摘 要:勐海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云南省第一产蔗及产糖县,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是全省粮、蔗、茶生产的重要基地。近10年来,蔗糖产业在勐海得到迅速发展,对勐海的经济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就勐海县蔗糖产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勐海;蔗糖业;现状分析;措施及对策

近几年来,勐海县的蔗糖业发展较快,每年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hm2左右,甘蔗总产量稳定在100万t以上,甘蔗原料入榨量稳定在85万t左右,年产白糖8.5万t以上,是云南省蔗糖生产第一大县。甘蔗生产已成规模化,蔗糖业已成勐海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如何发展蔗糖业,提高甘蔗总产量和质量,提高种蔗效益,实现蔗糖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勐海县甘蔗生产的现状

勐海县地处东径99°58′~100°40′之间,总面积5511m2,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西部。东接景洪市,北与思茅市隔澜沧江相望,西北与澜沧县相连,西南部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146.5km。勐海县海拔高度在558.4~2429m之间,蔗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下的丘陵坡地,这些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甘蔗等热带作物生长。甘蔗生长区海拔在800~1300m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1℃,月平均最高气温在23℃,最低气温11.5℃。年平均降雨量为1390mm,65%的降雨量集中在6~9月份,每年11月~翌年的4月份为旱季,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全年日照时数在1800~2200小时之间,全年有霜期累计10天。全县耕地面积43600hm2,其中水田19266.67hm2,旱地24333.33h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000hm2,总产量1.3亿kg,人均有粮471kg。

勐海县有零星种植甘蔗的历史,以生产传统块状红糖供应市场,20世纪70年代中期,勐海县建成日处理甘蔗原料500t的黎明糖厂,促使勐海县甘蔗面积迅速发展扩大,20世纪80年代建成日处理甘蔗原料1000t的景真糖厂,从1986年起,县人民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行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甘蔗面积,使甘蔗连年增产。1990年勐海县又新建一座日处理甘蔗原料1000t的勐阿糖厂,使勐海县糖厂布局更为合理,缩短了运距,降低了成本。由于甘蔗的连续增产,2000年在省、州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景真糖厂扩建为日处理甘蔗原料5000t的中型糖厂,黎明糖厂、勐阿糖厂也从日处理甘蔗原料500~1000t扩建为日处理2000t的规模。2007~2011年度榨季,勐海县3座白糖厂,日处理甘蔗原料7000多t,全县甘蔗面积13333.33hm2,甘蔗入榨85万t,白糖产量突破8.5万t。面对WTO的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形势,私人企业的介入,勐海县蔗糖业将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和更深入的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进入国际跑道按照国际通行规则与国内竞争者进行比赛。 2 勐海县蔗糖业发展的优势

勐海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云南省产第一产蔗及产糖大县,国家“九五”第一批糖料基地县蔗糖年产量占西双版州产糖量的80%,勐海县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是全省粮食、甘蔗、茶叶的重要生产基地。尤其是近年来,勐海县甘蔗生产和制糖工业的迅速发展,将成为勐海县24万农民脱贫致富主要产业,对勐海县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和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巩固和发展蔗糖业以推动勐海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识。 2.1 领导重视

在勐海县甘蔗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领导统一思想,加强对甘蔗生产的领导,县、乡、村各党政机构中都有领导亲自抓甘蔗生产,每年都要为甘蔗生产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安排及时调整好发展甘蔗的政策,使之协调发展。 2.2 政策配套

为了鼓励蔗农大面积种植高产高糖甘蔗良种,糖厂收购甘蔗原料采取按质论价,早熟高糖甘蔗品种的差价提高30元/t,高产高糖甘蔗良种苗价差提高50元,对甘蔗良种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对下田的甘蔗采取每667m2补助100元钱和1袋的复混肥,鼓励蔗农大力种植下田甘蔗。 2.3 机构健全

勐海县把甘蔗生产摆在与粮食生产同等的重要位置,勐海县农业局为政府的甘蔗生产职能部门,下设甘蔗技术推广站,负责全县甘蔗新技术、甘蔗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繁殖推广。各乡、镇建有甘蔗技术推广站、村公所(办事处)聘有甘蔗辅导员,各糖厂建有农务科,形成完整的县、乡、村、糖厂四级生产技术推广网络。勐海县自1979年发展甘蔗发来已有32年的历史,年均甘蔗量100万t,完全可保证3家制糖企业的原料供应,各类土地均适宜甘蔗生长。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产规模小

勐海县糖业生产规模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上尚未形成规模种植和经营。人均种蔗面积0.07~0.33hm2,产蔗4~20t;而湛江人均种蔗面积1.67~2hm2,产蔗145~170t;国外巴西人均种蔗20hm2,产蔗量2400t。二是制糖生产规模小,3间糖厂平均日榨能力2300t,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产规模最大的景真糖厂也只有5000t,而湛江4间糖厂平均日榨能力为4000t,国外巴西达9000t、澳大利30间糖厂平均规模为15万t以上。 3.2 生产成本高

农业方面,新植蔗年667m2生产成本1000元左右,其中土地租100元、种苗420元、农药化肥300元、人工费180元。就2007~2011年而言,加工糖成本2900元/t,而国外一般为2600~2700元/t,相差200~300元。由此考虑到国际食糖总量在前2年减产的基础上有所增长,今后进口糖的成本还会继续下降,这会给勐海县蔗糖业带来较大压力。 3.3 蔗糖分和产糖低

近几年来,勐海县通过加快推广高糖良种和新技术,促进产量和糖分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看,蔗糖分和产糖率仍较低,1997~2003年7个榨季的年均蔗糖分不足12%,混合产糖率仅超过10%,与兄弟省区尤其是国外糖业企业相比,蔗糖分相差2个百分点以上。有史以来出糖率最高的是2004年达到了13%,但还是低于德宏的产糖率。 3.4 受灾害影响大

勐海县甘蔗生产常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或霜害或雨的影响,有些年份同时受多种灾害影响,同时,甘蔗虫害、草害较为严重,一般虫害、草害率达20%左右,严重的超过40%。无论是自然灾害或是受虫、草害影响,不但造成减产,而且还导致蔗糖分大幅度下降。据测定,受灾后的甘蔗蔗糖分下降1%~3%。 3.5 机械化水平落后

勐海县甘蔗生产,除了前面推广机械犁耙整地外,大部分项目仍然是传统的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机械化综合水平只有20%,尤其是甘蔗种植和甘蔗收获2大项目、花费人力、财力较大,按年均收获甘蔗85万t,每个劳动力每天砍甘蔗1t(砍蔗工资80元/t)计,全县每天进蔗7000t,每天需出动7000个劳动力砍收甘蔗,日需开支56万元。 3.6 加工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相见之下,目前发达国家的制糖业已广泛使用先进、高效的榨糖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规模大,采用的生产技术也比较先进,而勐海县制糖业依然采用简单的亚硫酸法工艺生产,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从生产设备到技术水平落后于先进国家20年以上。 3.7 糖制品单一、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