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使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使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取得的各种效益大于因为政府课税,或用其他方式累积财富的过程中使社会付出的代价或成本,即要取得净效益;
二是要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等一系列技术方法对政府的每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预测,比较每一方案的经济资源投入与产出效益,以此作为是否安排这项支出或安排多少支出的决策参考依据,保证以最少的财政支出获得最大社会效益。
讲求公共支出的效益,还必须以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为基点,通过公共支出的安排,为私人经济的市场运营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条件,以保证私人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
同时必须合理却定各种以公共支出形成的产品的价格,并通过有偿方式来实现对公共产品和服务消费的控制。
五 社会利益原则:政府的公共支出应以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即应该追求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最大化,而不能仅仅考虑某些特殊个人、集团或阶层的利益。(金镝版)
六 法定原则:这是实现政府行为规范化、法制化的必然要求。所谓法定原则是指公共支出的投向和投量一经法律确定之后,必须依法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综上:借鉴西方公共支出原则要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变通,此外为了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公共支出原则的选择必须根据国家近、远期的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公共支出原则绝对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创新。
3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差别是什么?
按照公共支出能否得到相应的直接的商品和劳务补偿为划分标准,公共支出有两种类型:消耗性公共支出和转移性公共支出
①消耗性公共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府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作用范围:公共消耗性支出可分为公共消费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
特点:公共消耗性支出项目的目的和用途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实都是以换回等价商品和劳动为条件,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政府之处获得了等价性补偿,政府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的购得了商品和劳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劳务来实现国家职能。
作用:作为实现反经济周期、稳定物价、合理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
②转移性公共支出:也叫政府转移支付,是通过“公共收入——国库——政府支付”过程将资金从收入方转移到支付方。转移性公共支出是一种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无常支付,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地、单方面的转移。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作用范围:转移支付性资金一般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和公共财政补贴支出费用上。 4阐述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因素
决定公共支出的因素很多,有制度因素、经济因素、技术与人口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和社会因素等。重点分析影响共支出结构的经济因素如下:
一 公共收入总量:影响公共支出的经济因素与公共支出直接联系的是公共收入总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共收入总量增多,更多的公共支出项目才能得到保障。
二 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常用的指标,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加上来自国外的本国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所得的。
国民生产总值对公共支出影响一方面是通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反映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公共收支都会因此增加;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公共收入的影响来反映的,国民生产总量可以支持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大,并为公共支出结构的形成和调整创造条件。
三 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公共收入及其供给水平,另一方面也影响和制约公共支出的结构。因为经济决定财政,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当时的财政供给水平和可支配能力。
5什么是瓦格纳法则?
46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瓦格纳法则,解释了公共支出增长的规律。——1882年提出了“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该法则阐明: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要求行使这些只能的物质基础——公共支出不断增加,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趋势。
政府职能的扩大来源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
政治因素就是国家的活动不断增加,经济因素就是市场缺陷和外部性问题。
他把教育、文化、娱乐、保健与福利等方面政府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度收入弹性,即归因于实际收入的上升。
瓦格纳法则为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局限性:它是基于经验分析得出的结论,而不是利用公共选择理论来研究公共支出的增长。这就不能全面的反应政府公共支出情况和由此带来的各种影响。
6怎样对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进行衡量?
定义:成本—收益分析就是针对确定的投资建设项目,提出若干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通过比较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选择出最优的投资项目方案。
程序:公共部门进行成本—收益的程序与私人经济部门是一样的。
首先确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然后根据一定的计算方式确定每种方案的最终结果,再对每一种投入和产出的比值进行比较,最后加总每个项目的所有成本和收益,以估计项目总的获利能力。
对成本收益的衡量
公共部门可以用消费者剩余、影子价格、社会贴现率评估投资项目的成本与收益
1消费者剩余:反映的是某一产品最终消费者的净收益。消费者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中得到的受益,大于他为得到该产品收益的支出,即既得收益和消费者的支出只差,就是消费者剩余。在具体评估一个建设项目时,如果消费者的剩余之和大于建设这一项目的总成本,则这项建设计划就是可行的。
2影子价格:就是针对没有市场价格或虽有市场价格但不能反映出边际成本或社会收益的商品或劳务所规定的较合理的替代价格。它是一种真正的社会价格。影子价格一般运用在垄断市场、税收、经济租金、未使用的资源和发展中的经济等领域和场合
3社会贴现率:把未来金额换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关于对公共支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所采用的贴现率,有三种主张: ①社会贴现率等于私人投资的资本边际生产率
②社会贴现率等于社会时间偏好率,即为诱导消费者抑制现实消费而需付给的补偿 ③以政府的借款利息率作为社会贴现率
作用机理:在同一时间基础上,将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成本和收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成本与收益,然后再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
市场利息率是最适当的社会贴现率、一般采用国债率 7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进行决策的指标有哪些? 1净现值(NPV):是收益现值总额与成本现值总额之差。
净现值等于零说明收益现值总额与成本总额现值相等,该项目投资的获利水平刚好达到临界点;净现值大于零,收益现值总额大于成本现值总额,差额越大,该项目投资的获利水平就越高;净现值小于零,收益现值总额小于成本现值总额,该项目不宜采用。
2收益成本比率(BCR):是收益现值总额与成本现值总额之比。
收益成本比率大于或等于1,投资项目就可采用,收益成本比值越高,投资越有利;若收益成本比率小于1,投资项目就不可取。
3内在报酬率(IRR):是使收益现值和成本现值相等的贴现率。
当IRR大于贴现率时,NPV大于零,表明该项目投资又比这个贴现率更高的获利能力;当IRR低于贴现率时,NPV小于零,表明该项目投资的获利能力还没有贴现率高,只有使NPV等于零时那个贴现率,才是该项目的内在报酬率。内在投资率越高,该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越高。
二、知识点归纳
47
1公共支出是国家的重要职能活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 2公共支出概念和性质(思考题 1)
公共支出集中反映了政府为履行自己的职能所必须支付的活动成本
公共支出是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政,府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方式来实现这些职能的 现代社会政府具有的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文化职能 公共支出也是政府配置社会资源、弥补市场缺陷的重要途径 3公共支出与政府履行职能的关系:
公共支出的数额、范围实际反应的是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深度和广度。公共支出行为与政府职能行为二者之间的关联度,既体现了公共支出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是科学界定公共支出范围的理论依据。
4公共支出的目的和原则(思考题 2) 5公共支出的结构 消耗性公共支出:
消耗性支出中: 政府从事等价交换活动
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 是财政对经济资源一种重新配置
公共消耗性支出包含内容:
公共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公共教育支出、公共卫生支出、科技事业支出、公共投资支出
①公共管理支出: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各级政府政权建设的支出,是公共支出的一项最基本支出。公共管
理支出纯粹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支出,具有纯公共产品的性质。
②国防支出:国家用于海陆空三军及国防建设的各项费用。
作用/意义:是保证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和安全、主权不受侵犯,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也具有纯公共产品的特性。
国防支出水平的变化要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国家地域的范围、国际政治形势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③公共教育支出: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教育支出的资金应由政府和受教育个人共同承担。按照不同的教育类别采取不同的负担方式。
④公共卫生支出:卫生与健康事业,是一类混合型公共物品,政府有责任对卫生保健事业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公共医疗保健支出的形式:P186
⑤科技事业支出:主要包括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国防科研事业费、其他部门事业费、科研基建投资等。
⑥公共投资支出:包括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一些重要经济部门,特别是基础产业部门的支出。除此之外,还有政府职能在实现过程中由政府直接出面接入的国内外资金,发行的各类债券的本金和利息支出。
转移性公共支出:
①社会保障支出:就是国家通过对高收入阶层征收消费税、所得税、赠与税和遗产税等形成的公共收入,作为一个注入量,以社会福利的形式转移到低收入阶层。
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总要部分。
②公共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为了调节社会供求和安定人民生活而向生产者或消费者提供一定的补助或津贴。是一种无偿的支出。
48
特点:公共财政补贴同社会保障支出相比,是直接提供财政援助和以减少应上交的公共收入的间接提供财政援助的方式,实现转移性支付的。
分类:生产性补贴和消费性补贴
优点:具有直接针对具体对象,选择不同的补贴方式和补贴金额,更直接、迅速的进行调节的特点。 6瓦格纳法则(思考题 5)
7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实用性经济决策方法)
公共部门成本收益分析与私人经济部门具有两个明显不同点:
一 私人部门进行决策的目标是在利润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通过技术选择来确定的; 公部门进行经济学测是在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驱动下,通过公共选择来确定的。
二 很多政府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不能直接用市场价格来估计,这是因为一是许多政府项目分析相联系的市场价格根本不存在;二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许多场合市场价格不能反映相关产品的真实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
成本和收益的类型:
①真实的与货币的:只有项目的真是的成本与收益才是应评估的内容 ②直接的与间接的 ③有形的和无形的 ④内部的与外部的 P193 对成本收益的衡量(思考题 6)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进行决策的指标(思考题 7)
真 题:
1.填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与消耗性支出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没有增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二是没有减少企业部门和个人部门所支配的那部分商品和劳务 2004
2.分析论述题:现阶段,我国公共财政在科技方面的支出存在哪些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如何改革?2004 3.分析论述题: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体系会产生哪些主要的影响?2005 4.选择: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履行(A)强2009
A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资源配置的职能 C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D保障社会安定
第八章 消耗性公共支出
一、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管理支出,公共管理支出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组织和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定义:公共管理支出就是公共财政用于各级权力机关、公共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经费,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障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费用。
公共管理支出的构成:
考察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公共管理支出可分为行政支出、公安司法部门支出和外交支出 一 行政支出:
是维持政府机构及其附属组织正常运行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公务人员薪资。这是政府机构和公共部门的人力成本。
②政府自身建设经费。这是政府机构及其附属组织保持必要的服务能力和技术先进性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投入。
③政府办公经费。这类开支用于支付政府机构日常办公所需费用。
④公务人员培训经费。这类开支用于政府机构人力资源的分开发与培训。
49
⑤其他行政经费。
二 公安司法部门支出:①司法检察支出 ②公安、安全支出 三 外交之出: ①驻外机构经费
②各级政府机构、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外交或外事访问经费
③对外国代表团的招待费,我国应缴国际组织会费,向国外政府或国际组织的捐赠支出,以及其他外事经费等。
2分析公共管理支出与政府效率的关系
政府的效率也可以用收益与成本的比值来衡量。在耗费相等的社会资源条件下,政府能提供的服务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则其行政效率越高;相反,政府提供的服务数量很少,质量低劣,却有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则其行政效率必定低下。公共管理支出的的成本是决定政府效率的重要因素。
3论述我国公共教育支出配置的现状和改革的方向 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的现状:
我国目前教育支出现状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无论是与规范理论的要求相比较,还是与其他国家的一般支出水平相比较,均显得不尽人意。
①财政性教育投资不足: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发达的国家不可相提并论,与世界平均水平也相距甚远,甚至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历史比较来看,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也呈逐年下降的态势。
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开始向企业和个人倾斜,导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由此引起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下降,造成财政性教育支出严重不足。
②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这首先突出的表现为三级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政府应在基础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而在高等教育中期辅助、推动、引导作用。但是我国三级教育经费上的分配却并非如此。长期以来政府几乎包办了高等教育,而我国对初等、中等教育的投入与许多国家相比显得相对不足。不仅如此,我国高等教育中还存在着效益低下问题。
③现有教育资源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由政府包办,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现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不断加剧。
中国公共教育支出改革的政策方向:
一 改进预算管理体制:考虑单独设置“教育经费类”级科目,汇总目前分散在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的教育经费,以便真实而又清晰的反映教育经费的支出状况。在此基础上,改革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将所有学校及其各类教育经费拨款统一归科技政府教育部门管理。
二 加大财政支持教育的力度:政府应转换职能,调整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此外政府教育基建投资属于资本性支出,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产生效率。本着成本收益相对应的原则,教育基建投资可通过教育公债来筹集资金,将成本分摊到它所产生效益的各个时期中去。
三 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一是优化三级教育投入结构,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将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全社会参与战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学办法。二是优化地区教育投入结构,中央政府应该通过平衡各地区之间教育条件特别是义务教育条件,来保证所有国民享有基本教育机会与权力。
四 教育投资多元化:依靠多渠道筹集资金,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已是必然趋势。可供政府选择的政策取向是,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上应推行多元化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只能由政府独家经营的观念,积极引导社会各方投资于教育,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朝着更协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4政府对科技投入重点应该是什么? 政府科学技术支出现状: ①科技活动主体错位:
一方面导致了市场机制无法再科学技术的创造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促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产业部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