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说课稿

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大家好下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离子键,位于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和具体教学过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思想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倡导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二、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善于形象思维,由此,在讲课过程中,我会尽力用Flash形象表示抽象的

知识。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氯化钠形成过程的探究,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

2、让学生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五、 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又加上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六、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在课堂上我将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具体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我会从人类已经发现的元素种类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物质种类的对比入手,设计一系列的递进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化学键,与此同时,我会在黑板的正上方板书“第三节 化学键”。 接下来进入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播放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的视频

本实验反应物有氯气,该气体有毒和刺激性气味,又加上做演示实验时座位靠后的学生观察不到,故该实验我会在多媒体上播放视频,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②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

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我会对讨论结果作出评价,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这时,我会在黑板上书写“一、离子键”,分析其成键本质,并提醒学生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Flash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之后根据氯化钠的形成我会让学生进入第二波讨论中: ①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什么? ②形成离子键的原因是什么? ③哪些元素之间可能形成离子键?

学生经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讨论进一步理解离子键形成的微观本质。我会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说出确切答案并做相应的板书,并顺理成章地介绍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我会继续设疑,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离子键的过程比较麻烦,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一步的目的是引出电子式的概念,自然过渡到探究活动2,并板书“二、电子式”。

【探究活动2】:我会组织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实例,归纳电子式的定义和书写规则,这样做可以再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各抒己见。在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我会概括归纳电子式的定义和书写规则,做出相应板书,并提醒学生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因为电子式的书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较容易犯错,故以习题巩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印象。

在此基础上,我会趁热打铁,介绍用电子式来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这是本节的课重难点,为了加深学生对书写规则的认识,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AB、AB2、A2B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重点。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所以我会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用电子式来表示KCl、Na2S和CaCl2的形成过程。之后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会深刻。这就是我授课的全部过程。 习题训练

在此基础上,给出三个关于离子键概念和电子式书写的练习题。 课堂小结: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列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留给学生的思考问题: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属单质之间存在什么作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最后,布置家庭作业。

总之,我的课堂内容分为新课引入、探究活动、习题训练、课堂小结和布置家庭作业五个部分,课后我会对本节课做出反思,总结出自己的亮点和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