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述题-题目及答案

毛概论述题及答案

一、试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党风建设,反腐倡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答: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一年多来,我们党以改进工作作风为有力抓手,坚决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呈现高压态势。

当前,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和部位仍然呈现易发多发的特征,反腐倡廉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解决这些问题充满期待。为此,我们党表明了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年多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一年多来,李春城、周镇宏、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蒋洁敏、季建业、廖少华等人因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或已被查处。一年多来,有案必查,有腐必惩,通过有效严肃的查处,纪检监察机关的反腐震慑力得以发挥,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得以彰显,腐败蔓延的势头得以遏制。

一方面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方面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反映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诫勉、函询、教育,防止小错酿成大错。上半年,各地认真核实有具体线索的群众举报,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出组织处理4226件。

落实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如今已实施满一年。

一年间,细化八项规定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出台会议费管理新规,狠刹会议费支出;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严禁元旦春节期间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进而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一年间,党风政风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百姓的共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反腐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目前,中央第二轮巡视正在进行,10个中央巡视组已全部进驻被巡视单位、地区开展巡视工作。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面对腐败问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在制度层面、机制层面、立法层面采取全方位行动,规范约束权力,强化监督,这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持续推进——5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迈出了用制度约束权力的重要一步;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实施。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推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局面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基本经验。

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并不表明历史的后退,恰恰是历史的伟大进步。因为我们的认识在发展,社会实践在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向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具备了客观和主观条件。这也正是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和政治品质的表现。正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善于理论创新,在八十多年的征途中先后进行了三场伟大革命,先后找到了三条正确道路。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

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结论.不照抄别国的现成经验,而是对中国的国情和阶级状况作出了科学的具体分析,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社会主义改造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会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科学地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在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提前超额完成了“一五”建设计划,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意义及特点。

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意义:1、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中国特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2、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功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任务,是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3、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史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成功实践,给国际马克思主义者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特点:1、鲜明的民族性2、强烈的时代性 3、内容的科学性和一脉相承性。

四、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精神基础上,深刻理解市场积极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决定性作用”的提法,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必将对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第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所谓“决定性作用”,是指市场在所有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因此,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

第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没有否定或忽视政府作用,而是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更有优势,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了效率和公平。当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等于政府可以更多地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更不等于代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的历程,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在理论上一个新的重大突破,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进程。

五、我国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意义和基本依据。

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没有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会脱离中国的国情,就不能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意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们都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

基本依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失去了依靠力量。

第二,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根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六、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重要意义:

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 2.建设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措施:

1.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整合科技资源,实施重点突破。

2.以转换机制为动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3.要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

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

4.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5.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 6.坚持把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