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101041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时数:64 学分数:4.0 执笔者:花旭斌
编写日期:2006年12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食品工程原理研究和介绍食品工业生产中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内在规律、常用设备及过程的计算方法。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运用这些理论并结合所学的物理化学和数学等基础知识,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熟悉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工艺和计算。主要的单元操作包括:流体输送与压缩、制冷技术、过滤、沉降、离心分离、固体流态化、气力输送、传热、蒸发、气体吸收、蒸馏和物料干燥等。
培养学生具有针对食品生产实际,正确选择适合的单元操作的能力;组成和完善生产工艺过程的能力;正确进行过程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和设备选型配套设计计算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掌握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在工程设计计算中会正确查阅工程手册中各种工程图表,获取设计计算有关参数。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现代食品工业的特点,食品工程与化学工程的关系,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特点、内容及任务
教学要求:
理解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特点、内容及任务,现代食品工业的特点,
掌握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单位换算 重点:
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单位制及量纲分析 难点: 量纲分析
第1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13学时)
教学内容:
流体的物理性质及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管内流动及管路计算,流速及流量的测量,非牛顿流体,液体输送设备,气体压缩
和输送设备
教学要求:
1、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
2、掌握稳定流动、流速与流量、连续性方程,
3、掌握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能量守恒—柏努利方程式,柏努利方程的应用,实际流体稳定流动的能量守恒
4、管内流动及管路计算 掌握流动类型及其判别,掌握流体在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及计算,计算圆直管沿程阻力的通式,滞留、湍流的流速分布及摩擦阻力系数的确定,掌握管路局部阻力及其计算
5、流速及流量的测量
掌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及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能正确使用。
6、非牛顿流体
理解非牛顿流体的类型,理解假塑性和胀塑性流体作层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和流量,理解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
7、理解泵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离心泵基本方程、主要性能参数、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气蚀现象与允许安装高度、泵的工作点,泵的选型。
8、理解离心通风机和鼓风机、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分类,理解往复式压缩机的选型。
重点:
连续性方程,阻力损失及计算,流量的测量,泵的性能参数 难点:
摩擦阻力系数的确定,阻力损失计算
第2章 传热(13学时)
教学内容:
热传导,对流换热,稳定传热的计算,不稳定传热,辐射,换热器 教学要求:
1、理解传热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2、掌握热传导的基本概念和付立叶定律,平壁的热传导,圆筒壁的热传导
3、掌握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对流换热的类型、传热膜系数,各类对流换热传热膜系数的确定传热边界层
4、掌握稳定传热过程的计算,理解传热的强化和热绝缘
5、理解不稳定导热,不稳定对流传热,两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