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段时光
我师范毕业后,在家乡一所偏远的小学教书,学校在山脚,站在小操场上,四面是青青的山,头上是悠悠的云。在我记忆里,那是最美的地方。当时尽管条件比较艰苦,但总觉得日子过得很轻盈。每天放学后,附近的老师都回家了,剩下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校园。于是,我便用书来打发漫长的时光。
夜晚读书最惬意,虽没有红袖添香,可那份闲适恬淡,却也难得。静谧的校园,让心情变得沉静悠远。我就像一个古庙老僧,一个人,一盏灯,一杯茶,一卷书,或坐或卧,或凝神默念,或高声诵读,没人管,也没人知道。以致后来我在南岳看到那些古刹,都有似临其境的感觉。
当时读得多的是宋词,尤其钟爱苏东坡的作品。坎坷的命运,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融,让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淡的悲凉中充满了坦荡与豁达;“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融合了老庄的清净和禅宗的淡定;“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以无限的空间和时间来看待生活的是非与苦难,顺乎自然,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对于这种从容淡定,当时年少,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现在想来,其实这是一种求之难得的境界,让我们尘世之人可望而不可即。
最铭心的是仓央嘉措活佛的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
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 相爱/寂静 欢喜∥ 记得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这是一首让我过目不忘的诗,默念着它,脑海总固执地浮现出这样的一副画面:在千年的雪山脚下,在冷艳的圣水湖边,一位年轻的僧人,踏歌而来,衣袂飘飘……我曾认真且虔诚的查找过仓央嘉措活佛的生平资料,试图破译他内心深处的神奇密码。他是一位风华绝代的翩翩少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得道高僧,他更是一位通体透明的爱情歌者。读他的诗歌,所有的世俗纷扰悄然沉淀,留下的只有千年雪原上那一缕清风,那一抹白雪,那一片月光……后来每次想到这首诗,我总被诗人那份超然和淡定深深打动。
有月的夏夜,我喜欢掇一把竹椅,坐在操场上,夜色空明,仿佛一碰就会发出琮琮响声。微微的风,很柔,捎带着不知名的虫鸣,不远处的大山都在静默着。夜深,恍惚中,我总感觉眼前的一切,同样的场景,甚至同样的心境,似乎曾经经历过,不知在是在孩提时,还是在梦里,抑或在更远的前世。
那时的心情,纯净得就像校园外石井里的泉水。那一年,我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