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9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3,分数:100.00)
1.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B.是否承认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也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矛盾的多元决定和它们的不平衡发展而变化着”,经济、政治、理论等交替起第一作用。这一“多元决定论”是 A.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
C.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上的正确观点 D.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有益补充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心史观的认识。阿尔都塞思想的核心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发生作用的各种不同因素是等价的,经济不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否认经济因素即物质因素的决定作用,必然滑向历史唯心主义。这是一种企图“超越”历史观基本问题的错误观点。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 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 B.地理条件 C.人口因素 D.社会意识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方式的作用。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作为社会存在,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4.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句话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载体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的意思。题干的意思是:只有理解了一切理论观念产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真正理解理论观念本身。其蕴含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5.从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社会意识区分为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C.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 D.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构成。选项A是从意识的主体角度作的区分,选项B是从意识的层次角度作的区分,选项D是从意识的指向性角度作的区分,只有选项C是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作的区分,所以正确答案是C。
6.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哲学
B.宗教
C.政治法律思想 D.国家政权 √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要素以及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 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 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判定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还是落后,即是否优越,归根到底就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就是先进的生产关系,相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就是落后的生产关系。B选项正确。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 D.管理方式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生产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体性要素,另一类是智能性要素。实体性要素中的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但不是判定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但也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智能性要素中的管理方式,同样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9.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普遍,但它并没有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血缘关系 C.宗族关系 D.生产关系 √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和相互交往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其中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正确选项为D。 10.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C.分工协作关系 D.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的构成。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11.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表明 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C.生产工具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反作用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可用排除法解答此题。选项A是科技决定论的错误观点,选项D不符合题意,两者首先排除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生产工具是区分不同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但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不是生产关系而是社会基本矛盾,选项C也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B。 1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 C.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当上层建筑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力量。B选项正确。 1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特点有
A.一方面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异己的力量 √ B.总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C.总是通过暴力的形式进行调解 D.总是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目的是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时排除异己的力量。至于其作用的性质,则主要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形式,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正确选项是A。
14.“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的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B.思想变革是政治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D.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革才是真正的革命的思想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生、性质、变革和发展方向。选项BCD与题意无关。所以正确答案是A。 15.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体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16.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 (分数:2.50)
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言
B.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D.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题干原文的中心词是“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即社会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选项B、C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辩证法的正确思想,但与列宁这段话的意思不符。选项A观点本身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7.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更为根本的矛盾是 (分数:2.50)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