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文科)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了秦朝,“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据此分析,秦朝在政治上的明显变化是 A. 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B. 世卿世禄确保权力世袭 C. 由官僚政治转向贵族政治 D. 郡县官吏均由中央任免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春秋时期的贵族政治,秦始皇终止了等级世袭,建立官僚政治,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官吏均由中央任免, C错误,D正确;A、B不符合“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名师点睛】
关键信息是“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皆世官也。” “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结合所学,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均由中央任免,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2. 对下面图片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古代疆域不断扩大 B. 中央集权曲折发展 C. 地方自治权力加强 D.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答案】B
【解析】A不符合宋代,排除;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唐朝出现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削弱,宋朝国家没有实现真正统一,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正确;C不符合史实;图片反映的是中央集权问题,D错误。 【名师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区别。疆域图反映的是国家统一问题,和中央集权相关,君主专制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3. 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北宋二府三司制的设置,反映出唐朝和北宋在政治理念上的相似之处是 A. 重视官员的推荐和征用 B. 注重对皇帝的监察制约 C. 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以强化中央 【答案】C
【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北宋二府三司制的设置,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名师点睛】
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北宋二府三司制的设置是中央行政机构的调整,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4. 下表为官方统计的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部分时期官民之比信息。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A. 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B. 官员的增加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C. 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D. 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 【答案】D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1∶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1∶2613 清康熙前期 2459万 27000人 1∶911 【解析】由西汉到唐高宗时期,人口减少,官员数量增加,这说明不是正比关系,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提高行政效率,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土地信息,故C错误;材料显示官民之比,越来越大,表明需要供养的官员数量越来越多,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故D正确。 【名师点睛】
尊重材料是解题的唯一秘籍,材料数据表明官民之比越来越大,说明需要供养的官员数量越来越多,行政成本越来越高。
5. “纠正非违,台官(唐宋御史台长官的统称)职也,苟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金史?李晏传》)“以法治人,先当自治其身,违法何以责人。”(《明宣宗实录》卷81)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A. 侧重制定监察法律 B. 专门设立监察机构 C. 重视监察官吏素质 D. 单独建立监察系统 【答案】C
【解析】根据“苟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先当自治其身,违法何以责人”可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吏素质,故C正确;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苟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先当自治其身,违法何以责人”分析解答即可。
6.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举措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 秦朝建立郡县制 B. 西汉实行刺史制 C. 隋唐创立科举制 D. 清代设立军机处 【答案】D
【解析】“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说明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清代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正确;A、B、C加强了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然后结合所学解答即可。
7. 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说明 A. 秦朝郡县制削弱了中央集权 B. 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 唐朝安史之乱导致藩镇林立 D. 西汉郡国并行制达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