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通过实践、观察、比较、综合、概括去获得知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说重点、难点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不易理解,为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怎么找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分四个模块进行教学。 1.类比迁移,同化顺应

课一开始,我直接出示这样一条线段,并问:有几米?你是如何知道的?

显然,答案很简单:4米.因为用1米的米尺量了4次。这里我运用了拖动克隆的功能。

接着,我又出示一个长方形,问:“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又是如何知道的? ”

这也难不倒学生:8平方分米,因为用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度量,需要度量8次。这里利用了拖动克隆和屏幕回放的功能。

接着出示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要想知道长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建议?

由于有了前面两个内容的铺垫,相信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用体积单位去度量。这样,不仅赋予了体积单位以实际的意义。同时,也水到渠成地引出“用正方体小方块拼摆长方体”的活动。由此进入第二个模块。

2.自主拼摆,提出猜想

怎样用体积单位去度量呢?教师让学生自主尝试。拿出学生自己准备的小正方体。摆不同的长方体,并填写记录表。(播放学生操作视频)

教师巡视,用手机拍下学生的操作成果,并利用微信文件助手的功能,将学生的成果展示到电脑上,准备为下一环节留下研究材料。

引导学生交流,观察表格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我发现小正方体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体积数,还有学生发现了长、宽、高的乘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这一交流汇报过程,是学生头脑中的长方体“由直观—形象—抽象”的螺旋上升过程。而这一切,为学生直观感知、猜想长方体体积公式提供了表象支撑和智力支持。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很容易猜想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猜想的提出并不表示探究过程的结束,相反,它只意味着新一轮探究活动的开始。因此引出第三个模块。

3、实验验证,验证猜想。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学生提出猜想后,我询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不是就是‘长×宽×高’,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怎样证明?”

学生可能会说: “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长×宽×高’,就要看它是否具有普遍性?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里学生感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学生提出自己想法后,教师顺水推舟,出示刚才学生实验的数据。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虽然每个人列举的长方体各不相同,但所有的长方体它的体积都满足“长×宽×高”。从而,同学们的猜想在最大范围内获得了普遍意义。然后让学生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展示到白板上,这里利用了拖动克隆的功能,然后我将探照灯固定在这个公式的区域,醒目的展示给学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