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第七版孙茂竹课后习题答案

-----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V×PVC

单价敏感系数=V×PSP

销售量敏感系数=V×(SP-VC)

下面举例说明利润对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的大小。 假设某企业为生产和销售 单一产品企业。计划年度预计有关数据如下:销售量为5000件,单价为50元, 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60000元,企业目标利润为50000元。当各 因素分别增长20%时,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分别为: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1

销售量敏感系数=2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3 单价敏感系数=5

上述四个因素按敏感系数排列的顺序是: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

定成本。其中,敏感系数为正值,表示该因素与利润同方向变动;敏感系数为负 该因素与利润反方向变动。在进行敏感程度分析时,敏感系数是正是负 看敏感系数绝对值的大小,越大则说明敏感程度越高。同时, 在例题所设定的条件下的结果,如果条件发生了变 序也可能发生变化。在通常情况下,单价 敏感系数, 这一结论可以从敏感 于FC,又大于V×VC;

否则,企业可能将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现金流也可能发生严重的困难。所

值,表示

无关紧要,关键是

上述敏感系数大小的排序是

化,则各因素的敏感系数之间的排列顺

V×SP 既大

的敏感系数最大。单价的敏感系数大于销售量的

系数公式得到。同时,在企业正常经营时,

以,涨价是企业提高盈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而价格下跌则是企业最大的

威胁。

5.通过本章的学习,说明本—量—利分析的优点和局限性,列举实例进行

说明。

答:本—量—利分析,即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是指在成本按其成本性

成本、变 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和图形来揭示固定

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的一种 分析方法。

优点:(1) 通过本—量—利可以使企业对其保本点进行分析。业管理当局提供未来期间为防止发生亏损应完成的最小极限业务量企业未来经营的安全程度和目标利润分析创造条件。

进行保本点分

析,可以为企

信息,同时也能为审视

(2)还可以利用本—量—利对企业保利点进行分析,即在产品销售价格和现有生 确定的情况下,预计确保完成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需要达到的销售收入和 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企业利润的各个因素都在不断变化,通过

产能力

销售量。 (3)

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

---- -----

性分析,可以分析当一种因素发生变化时,目标值是如

何变化以及变化的幅度有多大。

局限性:本—量—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即:

(1)相关范围假设; (2)模型线性假设,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 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与业务

(3)产销平衡假设;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但是实际经济活动中,不可能完全 面的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在实际运用本—量—利模型分析问题时,要结合 满足上

自身特点,适当

修正模型。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