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第七版孙茂竹课后习题答案

-----

根据教材表8—3提供的数据,已经计算出了三个方案的动态投资决策指标, 所示。

如表8—2

表8—2

净现值 (

) (

i=10%

A方案 B方案 C方案

单位:元

获利指数 (%) 内部报酬率 )

( ) i=10%

095 111 107

% 66 1593 1343

-45475 109465 147091

请分析比较上述三种方案,并讨论因决策目的的不同,企业应如何评价和选

择方案。

答:当以净现值指标评价方案时,应该选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的方案,故A 而在B方案与C方案之间,C方案为最优,因为C方案的净现值

较大。

方案不可取;

与净现值相比,获利指数是一个相对数,克服了不同投资额方案间的净现值 问题。它的经济意义是每元投资在未来获得的现金流入量的现值。 方案时,如果方案的获利指数小于1,表明其报酬率没有 数均大于1, 说明其贴现率均已超过预定的贴现

缺乏可比性的

当以获利指数指标评价

达到预定的贴现率;如果获利指

率,可以接受。 可以看出, B方案为最优。

行过程中,当

相等时方案的报酬率,

率作为决策指标时,应选择内部

内部报酬率反映的是方案本身实际达到的报酬率,它是在整个方案的实施运 所有现金净流入年份的现值之和与所有现金净流出年份的现值之和 亦即能够使项目的净现值为零时的报酬率。当以内部报酬 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优。故B方案为最优。

第九章

教材习题解析

一、思考题

---- -----

1.为什么标准成本制度能提供更为详尽的控制信息? 答: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

(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

计划值等)而

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 标准成本制度增强了计划和控制职能,并改进了业绩的衡 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对差异分解,管理者 管理者就能分辨出它到底是由计划价格 用量之间的差额所引起的,或

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

量。通过计算成本差异,将实际

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如果是不利差异,

和实际价格的差额引起的,还是由计划用量和实际

者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都有。 管理者对资源的投入数量比对资源的价格能够实施更 所以说,标准成本制度能提供更为详尽的控制信息。 2.在制定标准成本时,可采取的标准有哪几种?

多的控制。

答: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理 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想标准成本、

1)理想标准成本是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排除了一切失 器的闲置等因素,是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 种标准成本要求太高,通常会因达不到而影响工人的积极 候都没有改进的余地。

误、浪费、机

力制定的标准成本。这

性,同时让管理层感到在任何时

2)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 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 了过去一段时期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该行业价格 技术能力,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 标准成本。

正常的耗用水

这种标准成本通常反映

的平均水平、平均的生产能力和

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

3)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现 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 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通常认为它能激励工人努力达 衡量的标准。在经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 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 时间固定不变。

3.试述变动成本差异的特点。

在所采用的价

本。这种标准成本最接近

到所制定的标准,并为管理层提供

这种标准成本最为合适。与正常标准成本不

不断进行修改,而正常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一段较长

答:变动成本差异包括直接材料差异、直接人工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可以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变动成本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 样的,包括生产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对工作的责任感、 的控制措施。

按形成的原因

材料的质量、 生产设备

的状况等。

所以,找出差异的同时要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分清不同的责任

部门,才能采取有效

4.材料用量差异永远是生产主管的责任。你是否同意这句话?为什么?

答:不同意。因为:影响材料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生产工人的技 术熟练程度和

---- -----

对工作的责任感、材料的质量、生产设备的状况等。一般来说,用

量超过标准大多是工人粗心大意、缺乏培训或技术素质较低等原因造成的,应由 生产部门负责。但用量差异有时也会由其他部门的原因所造成。例如,采购部门 购入了低质量的材料,致使生产部门用料过多,由此而产生的材料用量差异应由 采购部门负责。再如,由于设备管理部门原因致使生产设备不能完全发挥其生产 能力,造成材料用量差异,则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找出和分析造成差异的原 因是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

5.列举一些产生不利人工效率差异的可能原因。

答:工作环境是否良好、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设备完好程度、作业计划安 等等。

排得当与否,

6.试述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特点。

答: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期间的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固定制 差额。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固定制造费用是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 用的分析和控制通常是通过编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实际 制造费用是由各个部门的许多明细项目构成的, 目分别进行编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也 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和控

造费用之间的

变动的。对固定制造费

发生数对比来进行的。由于固定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应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

应该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记录,因此,固定

制也应该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进行。

7.什么是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差异? 答:是指固定制造费用按应耗的标准小时数

(预定分配率) 计算的分配数与

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数之间的差额。该项差异是由预计业务量的变动而引起的,所

反映的是计划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只有通过对业务量的控制才能控制。 8.讨论预算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区别。

答:第一,一般预算是针对财务报表的预算,不针对具体的产品单位成本进 用说对产品单位成本中的材料、 人工、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制造费 预算与标准成本的口径是不重叠的。

行预算,更不

用分别做预算了。 所以,

第二,预算是针对企业目前状况与估计影响因素,做出的一种对未来的预 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实 般都是针对期间而制定的,但标准成本一般不指定期

测;而标准成本

际发生的成本。故预算一

间,只指定产品。

第三,如果产品工艺等改变,标准成本必然要发生相应改变;而预算却不一 工艺改变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将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 9.试比较直接处理法和递延法的特点。

答:直接处理法是指将本期发生的各种成本差异全部转入 存产成品。这时,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 售,应将本期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由

定会变。因为

“产品销售成本” 账户, 由本期

的销售产品负担,并全部从利润表的销售收入项下扣减,不再分配

给期末在产品和期末库

只反映标准成本。随着产品的出

“产品销售成本”账户,而各

“产成品” 账户转入

---- -----

个差异账户的余额,则应于期末直接转入

“产品销售成本”账户。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期末繁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同时, 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全部反映本期的利润上,使利润指标能如实地反映本期生产 经营工作和成本控制的全部成效,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但这种方法要求标准 成本的制定要合理和切合实际,并且要不断进行修订,这样,期末资产负债表的 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成本才能切合实际。

递延法是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

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产品。这样分配后,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 都是实际成本,利润表的产品销售成本反映的也是本期已销售产品的实 法下,期末差异分配非常复杂,不便于产品成本计算的简化。 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利润表的产 品的实际成本,这样就不便于本期成本差异 10.应设置哪些成本差异核算账户?

的分析和控制。

目反映的

际成本。在这种方

另外,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

品销售成本反映的也是本期已销售产

答:材料价格差异、材料用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 费用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 二、案例题 案例一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你认为:

异、变动制造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小刘为什么购进大量的原材料?你认为这种行为就是价格目标吗?如果 标又是什么?

不是,那目

答:1)购进大量原材料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利的材料价格差异。

2)这种行为不是价格目标。价格目标不能简单地通过有利或不利差异来衡 是坏取决于它们发生的原因。

(2)小刘应该被解雇吗?解释原因。

量,差异是好

答:应该。因为小刘一味地强调达到标准导致公司购进过多的材料,造成大 在存货上,增加了存货成本和资金短缺成本,给公司的正常运营造 成不利影响。

量资金被占用

案例二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

(1)你认为:预算工时与标准工时有什么区别?

---- -----

答:预算工时是针对企业目前状况与估计影响因素,做出的一种对未来的预测。而标准工时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时间,而不是指实 际需要耗费的工时。

(2)请利用资料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差异,并解释其含义。 答:固定制

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差异

=11200×4200-10000×4000

=7040000(元)

是指固定制造费用按应耗的标准小时数 程度,只有通过对业务量的控制才能控制。

(预定分配率) 计算的分配数与固定制造

费用预算

数之间的差额。该项差异是由预计业务量的变动而引起的,反映的是计 划生产能力的利用

第十章

教材习题解答

一、思考题

1.为什么说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丧失了决策的相关性?

答: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丧失了决策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将间接费用计入最终产品或服务方面采用单一的标 间接费用的支出有助于生产,这种情况在现代制造业中已发生改变。

(2)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间接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分配给最终 必然会导致生产数量多的产品要负担较多的间接费用,而生产数量 担较少的间接费用。显然,这种分配方式在假定间接费用 合适的。而在现代制造业中,产量只是引起间接 至不再是主要原因。

准,并假定

产品或服务,

少、批量小的产品则负

随产量变动而变动这个前提下是

费用发生的一个原因而不是唯一原因,甚

(3)成本计算方法的决策相关性还表现在确定系统化考核指标上。传统成本 然也有科学的责任会计系统和标准成本计算方法等与之相适应来实现 法在成本性态上缺乏必然的联系, 这也要求采用一种新的成

2.决策有用性与作业成本计算法对成本信息的需求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答:(1)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相对准确地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 状况信息。

计算方法虽

这一目标,但这些方

本计算法实现这些方法的融合。

从而有助于提

供企业的财务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