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1、恒定刺激法
目的:
通过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学习恒定刺激法。 实验仪器及材料: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高5cm直径4cm的圆柱体一套共8个其中100克两个,88克,92克,96克,104克,108克,112克各一个。 实验程序:
1.排出各对刺激呈现的顺序:将7个变异刺激(包括100克的一个)各与标准刺激(100克)配成一对,每对比较10次,为了消除时间误差,10次中有5次先呈现标准刺激,另5次先呈现变异刺激。全套重量共比较70次。
对刺激呈现的顺序,以及每对刺激中标准刺激先呈现和后呈现都按随机原则排列。 2.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右手伸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主试用粉笔在测试面上放刺激物处标出位置,为要让被试的前臂在被试侧桌面上的位置保持不变,也应将被试前臂接触桌面的位置用粉笔标出来,以便休息后仍可回到原处。
3.实验开始时要向被试做示范操作:被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体慢慢上举,使它离开测试面2cm,2秒后就放下(这时胳臂肘不要离开桌面)呈现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秒,以免被试的第一个质量感觉消退,当被试防下第一个重量后,主试立即插上第二个重量。二次比较至少间隔5秒,以免各次感觉互相干扰,主试呈现刺激时,切莫让圆柱体碰被试的手。
4. 实验开始,主试给被试以下指示语:“现在请你一对一对地比较圆柱体的重量。当你听到我把圆柱体放在测试面上时,你就用刚才要求的方法轻轻地把它提起,注意这时地重量感觉,放下后也要尽量保持住这个感觉。当拿起第二个圆柱体时,就用你对第二个圆柱体的重量感觉与第一个的重量感觉进行比较,如果你觉得第二个比第一个轻些就说“轻”;如果你觉得重些就说“重”;如果分不清轻重就说“相等”,这样一共要比较几十次,每次比较后必须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要尽量前后一致。请注意要用第二个圆柱体的重量去比第一个圆柱体的重量。要你判断,第二个比第一个是轻、重、还是相等。
5.按排好的顺序呈现刺激,每次被试做出轻,重,或是相等的判断,要在记录表的相应地方记下“-”、“+”或“=”,每比较10次后休息2分钟。
6.换一被试仍按上述程序进行实验。 结果:
1.整理记录,把凡是标准刺激在后呈现的,被试判断转换成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的判断。例如:先呈现88克后呈现100克,被试报告说重记为“+”,整理时则要转换成88克比100克轻。
2.分别统计每个变异刺激比较标准刺激轻、重和相等的次数,并列出相应的百分数、列成表格。
3.以变异刺激的重量为横坐标,以反应各变量刺激重于,轻于和等于标准刺激的次数百分数为纵坐标,把所的结果画成三条曲线。
4.用直线内插法分别根据图表求出重量差别阈限(DL) 5.用同法求出第二个被试的重量差别阈限。
讨论:
1.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有什么特点? 2.你的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韦伯定律?为什么? 参考文献
1.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6—30。 2.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143—145。
实验2、似动现象
简介:
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静止刺激物,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先后呈现。观察者会产生刺激物由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似动现象。
似动是由于先后呈现的刺激作用于感受野使机体产生了与真实运动相似的生理刺激。第一个刺激停止后,它所引起的神经兴奋还会持续一个短暂的时间,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内如出现第二个刺激,它所引起神经兴奋就会与第一个刺激所引起的暂时持续的兴奋相连,所以感觉上第一个刺激就移动到第二个刺激的地方。
德国心理学家M.韦特默,于1912年最早研究似动现象。电影电视的摄制和放映就是利用了似动现象的原理。
本实验展示两幅似动现象的演示图。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将利用机械演示两幅图。
实验3、深度知觉的测定 目的:
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实验仪器及材料:
霍瓦多尔深度知觉测试仪。 实验程序:
(1)学习使用深度知觉测试仪,被试坐在仪器面前,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以仪器内部三根立柱中两侧的立柱为标准刺激,距离被试两米,位置固定。以中间一根立柱为变异刺激,先由主试调到某一定的位置,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节到他认为三根立柱在同一平面为止,主试记录误差。
(2)在双眼视觉的情况下,进行20次实验,其中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前,由近向远调整;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距离随机安排,求出10次的平均结果。 (3)按照上述程序,再做单眼视觉实验20次,并求出平均结果。 结果:
1、分别计算各被试双眼和单眼20次测量误差的平均数。 2、说明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讨论:
1、单眼和双眼在辨别远近中有无差异,原因何在? 2、深度知觉研究的应用价值。
双眼和单眼在辨别远近中的误差与平均数记录表
条件 次数 1 2 … 10 平均数
双 眼 观 察 远——近 近——远 单 眼 观 察 远——近 近——远 实验4、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简介:
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进程发生影响叫做学习的迁移;如果前面学过的东西对后面学过的东西的保持发生了影响,则叫做前摄作用,而倒摄作用则是指后来学过的东西对前面学过的东西的保持发生的影响。 检查前摄抑制的实验设计如下:(A、B代表学习材料)
实验组 控制组 学A ─ 学B 学B 休息 休息 检查B的保存量 检查B的保存量
检查倒摄抑制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组 控制组 学B 学B 学A ─ 休息 休息 检查B的保存量 检查B的保存量
如果实验组B的保存量大于控制组,则A对B有前(倒)摄助长作用,反之,有前(倒)摄抑制作用。
影响前(倒)摄作用的因素很多,如:材料相似程度、材料长度、学习程度及间隔时间等。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几何图形与数字对照翻译的学习任务来研究前摄作用和倒摄抑制作用。共有两种对照关系(甲和乙),甲和乙的图形是一样的,但与数字(1,2,3,4,5)的对照关系不同。
实验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