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
适用专业 考试时间 各专业 90分钟 层 次 考试形式 专科 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科学性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可知与不可知的不同回答 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5、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连续性和间断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10、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生产力,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说明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1、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的等价物 C、一般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1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经济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1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通过“个人联合” B、通过“参与制 ” C、通过人事参与 D、开办股份公司 15、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一、 单项选择题答案: 题1 2 3 4 号 答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共4页 第1页
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即事物的客观规律 C、真理具有客观实在性 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4、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有
A、货币资本 B、固定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国有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D、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三、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什么是物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有哪些? 2、简述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二者的辨证关系。 3、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5、什么是垄断?分析垄断产生的原因。
四、论述题:(共1题,共15分)
1、试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共4页 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A 3、A 4、B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题号 答案 1 BCD 2 AD 3 ACD 4 ACD 5 ABCD
5、B 6、C 7、B 8、D 9、C 10、D 11、C 12、D 13、D 14、B 15、B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什么是物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有哪些?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4分)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分)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2分)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分)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2、简述量变、质变的含义及其二者的辨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4分)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分)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分)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4分) 3、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6分) 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6分) 4、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3分)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3分)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3分)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2分) 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1分) 共4页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