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只需要上交答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摇曳(yè) 舐犊(shì) 憎厌(zèng) 啮噬(niè) ....B. 不啻(chì) 倔强(juè) 两靥(yè) 仓颉(jié) ....C. 湿黏黏(nián) 蹙缩(cù) 剔透(tì) 裹挟(xiá) ....D. 罡风(ɡānɡ) 埋怨(mán) 狙击(jū) 萌蘖(ni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字音。A憎厌(zēng),B倔(jué)强,C剔透(tī)裹挟(xié)。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溶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B.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C. 结婚30年来的风风雨雨,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沟沟坎坎、成败得失,妻子从不抱怨,总是与他相濡以沫,共度难关。

D. 有不少网友质疑女性参与歼击机飞行这样危险的事业,事实上女性所拥有的细心、缜密、敏感等男性不具有的基本素质让她们可以更出色地完成该项工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字形。A溶化——融化,B振——震,C度——渡。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何曾不想解释明白,可是..

他没有见过鲜荔枝,只好不了了之。

B. 2016年夏天以来,中东、非洲地区持续动荡,造成这一地区哀鸿遍野,他们铤而走险,一....路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前往心中向往的欧洲,形成了欧洲难民危机。

C. 面对韩国逐渐推进“萨德”部署,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萨德”系统监测预警范围..远远超出半岛,覆盖中国大片领土。我们不反对韩国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但坚决反对损害中国安全利益。

D.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前线去看一看,你就一定会为子弟兵的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一般词语的运用。B项,哀鸿遍野: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符合语境。A项“何曾”多与肯定句式连用,改为“何尝”;C“逐步”表示依次序一步一步地,多指具有阶段性、主观性地循序渐进,如逐步实现四化建设,逐步改造,逐步开展。“逐渐”,渐渐地。一般指按照客观规律变化,主观因素少,如逐渐扩大,逐渐增加,逐渐转变话题等;D 项,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改为“身临其境”。...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A. 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时,往往会引发许多联想,浮现许多感慨。其中有英雄的喟叹, 有智者的呼唤,也有文人骚客的歌吟。

B. 针对云南丽江收取古城维护费,社会学专家指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应该被视为准公共产品,政府不能因地方财政困难,就变相向游客收取费用。

C. G20期间,杭州等地区采取关闭污染企业、限制车辆出行等措施,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蓝天白云再现于寻常日子,可见,治理雾霾污染还得靠铁腕手段。

D. 文字不是绘画,如何构图敷彩?文字不是音乐,如何摹声拟音?但是文字恰恰能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是怎样一种神奇!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病句。A搭配不当,应为浮现联想,引发感慨;B 成分残缺,“针对”一词缺少宾语中心语。D搭配不当, 与前面绘画、音乐呼应起来,应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5. 以下划横线的甲、乙、丙三句话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017年,央视主办《朗读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甲〗没有明星大腕,只有来自 全国各地各个领域的“朗读者”,没有声嘶力竭地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朗读。节目开播后,全

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朗读热潮,甚至催生了一大批“朗读族”。〖乙〗看似普通的朗读为何能登上荧屏并引起强烈的反响?〖丙〗也许是因为它展示了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关注了民族文化——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标点符号。甲处用分号,前后是并列的分句。乙处用问号,表示疑问。丙处用破折号,表示注释强调。

6. 信息化时代,各类广告铺天盖地,而唯有那些有创意有思想的广告能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其中,著名报刊——《南方周末》的广告语就是这样的一则佳作典范。请赏析它的妙处。

“你见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你见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南方周末》)

【答案】运用反复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纸上新闻消息的来之不易,展现新闻工作者为新闻事业时刻奔波的艰辛与默默付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语言的运用能力。题干要求考生赏析一则广告语,赏析时主要抓运用的表现手法,没有手法重点分析内容。本则广告语形式上主要是反复的手法,内容上前后两句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了纸上新闻消息的来之不易,展现新闻工作者为新闻事业时刻奔波的艰辛与默默付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