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 总结 - 图文

骨质疏松症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两种。 病因:

老年人,绝经后妇女,体型偏瘦者(体重指数<19)有骨质疏松家族史,户外活动少,营养不良者;患慢性胃肠道、肝、肾疾病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生活习惯不良者。

1

症状与体征: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

2

缩, 每椎体缩短2mm左

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

的并发症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 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 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老年人多数有不同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3

基本检查项目及意义:

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血甲状旁腺激素

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骨更新的标记物

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反应骨形成)、Ⅰ型原胶原肽(反应骨形成)、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反应骨吸收)、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反应骨吸收)。 特殊项目检查及意义: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4

1.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