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药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药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摘 要:武陵山区是国家现阶段重点扶持地区之一,中药产业作为典型的民族工业在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武陵山区的中药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武陵山区中药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概述,结合对恩施中药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分析发现武陵山区中药化发展的优势、存在问题及挑战,继而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武陵山区;中药产业;产业化

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地区,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穷地区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持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分水岭和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为推进武陵山老、少、边、贫地区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国务院正式发文成立国家战略层面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应从武陵山区特色支柱产业着手,而中药产业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领域,也是典型的民族工业之一。近年中药产业发展形势迅猛,在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既能充分发挥武陵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又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从而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恩施自治州作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 “华中药库”的美誉,将恩施自治州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更具针对性和代表性。大力发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确保民族团结和推动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恩施自治州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一)恩施自治州中药材产业基本情况

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的总结、创新与流传,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其中,中药更是贯穿于融汇整个传统医药体系的精华之所在,在现代医药体系中中药符合消费者绿色、自然、环保的消费心理,在世界范围内中药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市场对中药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据全国中药材资源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现有中药资源种类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生产经营中的中药材品种120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由于中药行业对于原材料产地和制药方法有着较多的要求和限制,使得自然资源丰富、中药历史文化较为悠久的地区在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作为传统地道药材的主产区恩施更是有着“华中药库”的美誉,在发展现代中药产业这一领域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恩施近几年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远的中药历史文化,积极推进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药业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税的支柱产业来抓,中药产业在恩施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恩施现有八大药材板块基地,中药材留存面积

18535.3公顷,其中草本5849.3公顷,木本12646.1公顷。主要栽培品种有:厚朴、杜仲、黄柏、牡丹、党参、黄连、当归、白术、芍药、青蒿(详见表1)。

(二)恩施自治州中药加工企业的现状

中药行业主要包括中药饮片加工业和中成药制造业两大类,前者多为基础原料的提取和加工,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根据中医中药用药理论通过一定工艺过程制成适合防治疾病的不同剂型的药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产值年均递增16.6%,远高于GDP增速,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增长又最为强劲,仅2005年国内中药企业达1000多家,可生产中成药4000余种,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三成以上,中药产业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扩张中。恩施自治州的中药产业经过多年的规范和发展,一批制药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八峰药化、施恩堂、香连药业3家制药企业总资产达45亿元,有各类设备1150台(套),员工1500名;还有5家规模较大的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和3家药物中间体提取企业。科技创新与生产规模带来的拉动效应,不仅提高了中药材利用率,扩大了在国内中药行业的市场份额,也使得中药产业对恩施自治州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恩施发展药业的优势

(一)自然环境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西面和北面邻接重庆市,东临宜昌市,南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接神农架林区,管辖恩施、利川两个县级市和巴东、来凤、咸丰、建始、鹤峰、宣恩6个县。恩施州所在的武陵山区是我国三大地形阶梯中的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带,海拔差近2000米,境内山峦跌宕、沟壑纵横、海拔悬殊,使全州的气候及植被类型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由于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域中,亚热带季风区雾多湿重雨量充沛。恩施州年平均温度15-17℃,7-8月最高为27-30℃,12-1月最低为2-8℃。由于全州海拔成高低垂直走势,高山气温较低,而盆地则形成高温中心,这样就形成了气候的复杂性,为众多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合不同气候需求的植物生长。恩施州全境属山地,地势险峻,人烟稀少,自然资源鲜有遭到人为破坏,所以保留有非常多罕见的动植物种类,全州共有药用植物计186科、854属、2088种,动物类药材86种。药用植物数占全省植物药资源的76%,占全国的18.7%。常年收购的有300多种。“七五”期间全州中药材收购量位居全省第1、全国第2,是湖北省和全国的重要中药材生产基地,素有“华中药库”的美称。

(二)传统优势

恩施的中药材传统栽培历史悠久,因为闭塞、落后的交通,人们依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了较为全面的防病治病经验,创造了较为完善的民族医药知识,使得人民生存和繁衍的民族医药学得以弘扬与发展。这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几千年来在防病治病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现代医

学都无法诊治的疑难杂病,用该地的民间治疗手段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这成为其药业产业中最具开发价值和意义的宝藏。(三)科技优势

恩施州以“科技兴药”为重点大力开展中药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建设等工作,加大对中成药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的投入,平衡产业链,既保证了中药产品品质和药农的收入,又保证了生产企业的正常运行。在中药资源开发方面,目前已建成中药材示范基地41个,在中药基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牢固树立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始终把科技开发和实用技术推广放在首位。全州初步建成地道药材生态环境检测、规范化种植、安全性质量指标评价三大技术平台,系统开展了12个地道药材品种的规范化种植(GAP①),试验示范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在研发创新上,八峰药化L型氨基酸生产工艺居国际领先水平,中药材组培快繁研究取得技术突破,大批地道药材试验成功,一批优质地道药材进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程序。在恩施市新塘乡长岭岗,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实验场和地产中药材基地库。该试验场海拔1600余米,地理气候、土壤、水源、水质等都超过GAP规定的标准,由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和恩施州农、林科研究所共同组成,负责全州中药材种子的优选和培育、生产种植技术以及产品的精加工等技术培训和指导。

(四)政策优势

为推进武陵山老、少、边、贫地区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国务院正式发文成立国家战略层面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经济协作区的成立为发展恩施州的特色支柱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应努力抓住这样一个契机来大力发展有着“华中药库”之美誉的恩施州。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文件来支持中药产业化的发展。

2006年,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新医改政策;2008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鄂发〔2008〕6号)中明确提出,“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和“名药、名店、名厂”战略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医药产业体系、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一体化全面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2011年11月1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召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强调:“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今后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是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和扶贫开发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要认真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类资源,着力解决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加快连片特困地区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