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所谓辩证,是将四诊搜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性质的症候。施护既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遵循辩证的理论确定相应护理措施。 二、四诊 四诊,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是中医诊断收集病情数据的基本方法,又称诊法。 望诊,是中医人员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观察患者神的旺盛,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推断病情的轻重,判断病变的预后。 重点反映在人的目光、色泽、神情、体态诸方面,而观察眼神的变化是望神的重点。还要结合神在其它方面的表现,如语言、呼吸、饮食、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 (一).望诊 1、得神 又称有神。临床表现为神志清楚,两目灵光,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表情自然,反应灵敏,言语清晰,意识清楚,体态正常。提示精气充足,体健神旺,或虽病但精气未衰,脏腑未伤,病轻,预后良好。 2.、少神 又称有神。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目光乏神,面色少华, 壹 少气懒言,肌肉松软,动作乏力。提示精气不足,机体功能衰退,多见于虚证患者或疾病恢复期患者。 3、失神 又称无神,(1)正虚失神:临床表现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靡,意识朦胧,反应迟钝,语声断续。(2)邪盛失神:临床表现为昏迷,或猝然昏倒,目闭口张等,是邪陷心包,精气已脱,病情更为严重;或见神昏谵语,循衣摸床,表情烦躁或痛苦。 1.常色 健康人面部色泽。我国黄种人的正常肤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为气血平和,脏腑功能正常,精气内含,荣光外发的表现。 2.病色 是指人在疾病状态下面部显现的色泽。 (1)青色:主气滞、血瘀、寒症、疼痛、惊风证。 (2)赤色:主热证,也见于戴阳证。如满面通红,多见于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之实热证;如午后仅见两颧潮红,色泽鲜艳,是阴虚之虚热证。久病重病的患者,面色苍白,但时时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称戴阳证。 (3)白色:主虚、证寒症。 (4)黄色:主脾虚、实证。 (5)黑色:主寒证、血瘀、疼痛、肾虚、水饮。 1.望形体 望形体,主要是观察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的表现以观察病情的方法。 2.望姿态 望姿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动作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坐而仰首, 喘粗痰多,多是痰涎壅盛的肺实证。坐而仰首,气短懒 贰 言,属肺虚或肾不纳气。 患者脸、唇、指、趾颤动,为动风先兆,或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四肢抽搐,脚弓反张,为肝风内动;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中风;恶寒战栗,为疟疾,或为伤寒欲作战汗;肢体软弱,运动不灵,为痿证;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为痹症。 (二).局部望诊 头摇或抖动不能自主的,多为肝风内动征兆,或为老年气血虚衰,脑神失养所致。 突然出现片状脱发,多属血虚受风,或精神刺激所致;年少脱发,多属肾虚或血热;年少发白,伴有健忘、腰膝酸软者,多属肾虚;小儿发结如穗,常见于疳积病。 眼的“五轮”学说,反映了目与五脏的关系。即目眦属血轮,侯心;目胞属肉轮,候脾;白睛属气轮,候肺;黑睛属风轮,候肝;瞳仁属水轮,候肾。 目色:目眦赤痛,为心火。白睛赤为肺火。全目赤肿多 ,迎风流泪,为肝风热。 目睛上视,不能转动,称戴眼反射,多见于惊风、痰厥或精脱肾衰之重证。 唇色淡白:为少血不能上充唇络,多属血虚或失血。 唇色樱红:多见于煤气中毒。 唇色青紫:多属血瘀,可见于心阳、心气虚衰及严重呼吸困难患者。 牙齿松动稀疏,牙根外露者,多属肾虚或虚火上炎。睡中咬牙,多见 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