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3、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7、泽梁无禁,罪人不孥。8、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塗之。 9、寡人有疾,寡人好货。10、无德而望其福者约。 四、名词解释(2×5)

1、金文2、六书3、4、《诗经》5、同源词 五、简答题(5×4)

1、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 2.举例说明词义的变迁主要包括哪几种情况。 3、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 4、古今词汇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六、标点翻译。1.给下面这段话加上标点。(10ⅹ1)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二)翻译下面的文章(10)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者。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1]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2]代乐毅。注:[1]即墨,齐邑名。[2]骑劫,燕将。

试题(5)参考答案

一、B C A D A D C A D B答错1个扣1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二、形符、隶书、说文解字、仓颉造字说、周礼 邑 、古文字、父、辨、表达色彩(感情色彩)答错1个扣1分

三、(一)1、种植、栽种2、偏远的乡村3、鼓励、勉励或受到鼓励4、去、到5、兵器、武器6、急切貌,拼命追求的样子7、不以其妻和儿女为奴隶8、涂上泥9、钱财、财物10、穷,困迫。答错1个扣1分

四、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指出“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即可得2分。2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前四种是“四体”,反映了汉字的四大结构类型。指出“象形……”等六种类型即可得2分。3词的本义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文字可考”、“有文献资料”、“最初的意义”缺一项或两项都扣1分。4、《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包括“风”、“雅”、“颂”三部分。二者缺一项扣1分。5、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同一语源”、“音义相通”缺一项扣1分。

五、1、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汉字的图画性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1分)。一方面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完成了汉字的线条化过程(2分)。另一方面,许多篆文的两笔在隶书中归并成了一笔,或把篆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合并起来,或直接省去篆文的某一部分等等,完成了汉字的符号化过程(2分)。

2、一般把词义的变迁分为三种情况: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无论扩大、缩小还是转移,都是针对古义而言。此外还包括感情色彩的转移、词义轻重的变化等等。(2分 说出前三个即可)①词义的扩大。如:中国,最早指“国都里”,词义扩大后,指“以周的国都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再扩大,指除去边疆以外的所有地方。最后扩大到指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领域。②词义缩小。如: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后来仅指不好的气味。③词义转移。如:坟,本指大的土堆或河堤,后来指墓上的土堆,再后来就指坟墓了。④感情色彩转移。如:爪牙,本指动物的尖爪和利齿,是中性词,后引申为“卫士、得力助手”的含义,变为了褒义词,后来又专指坏人的帮凶,成了贬义词。⑤词义轻重的变化。如:诛,本义为“用言语责备”,后来指“杀戮”,词义加重。

3、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2分)如“縣”和“懸”。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2分)。如“辨”和“辩”。例子1分。

4、(1)词汇由少到多。(2分)(2)表达思想的功能从粗疏趋向精密。(1分)(3)构词方式由以单音词为主变为以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词)为主,可以简称为双音化趋势(2分)。

六、1、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错1处扣0.5分

2、不久,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惠王)和乐毅不和。田单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在燕国实行反间计,扬言说:“齐国国王已经死去,没有攻下城池的原因有两个。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返回来,名义上是攻伐齐国,实际是想联合齐国人在齐国称王。齐人没有依附(他),所以暂且延缓进攻即墨城,等待时机(或齐人归附)。齐人所担心的是,别的将领来,(这样)即墨城就被攻破了。”燕王信以为真(或认为确实这样),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每翻译错1处扣1分,整句句意完全不对扣2分。

古代汉语试题(6)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B昼夜勤作息......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

A 制,严邑也。B 是皆秦之罪也。C 南冥者,天池也。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 ) A 贾逵 B 郑玄 C许慎 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 ) A 动词“停止” B同“矣”,语气词。 C 副词“已经” 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 )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 )

A 王者贵乎?士贵乎? 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 )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 ),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 )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

5、《诗经》的语言以( )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 )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 ),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 ),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 )构成通假字。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 北: 眉: 上: 莫:吠: 雲: 三: 其: 霜:

五、名词解释(2×5)1、 甲骨文2、六书3、词的本义4、风骚5、古今字 六、简答题(5×4)1、简要说明关于汉字起源的三种传说,并加以评价。 2、举例说明通假字与假借字的区别。 3、举例说明什么是辐射式词义引申。

4、辨析下列两组同义词的词义(1)领、颈、项(2)畏、惧

七、标点翻译(20)(一) 给下面的文章加标点(10)齐 宣 王 问 曰 文 王 之 囿 方 七 十 里 有 诸 孟 子 对 曰 于 传 有 之 曰 若 是 其 大 乎 曰 民 犹 以 为 小 也 曰 寡 人 之 囿 方 四 十 里 民 犹 以 为 大 何 也 曰 文 王 之 囿 方 七 十 里 刍 荛 者 往 焉 雉 兔 者往 焉 与 民 同 之 民 以 为 小 不 亦 宜 乎 臣 始 至 于 境 问 国 之 大 禁 然后 敢 入 臣 闻 效 关 之 内 有 囿 方 四 十 里 杀 其 麋 鹿 者 如 杀 人 之 罪 则 是 方 四 十 里 为 阱 于 国 中 民 以 为 大 不 亦 宜 乎 (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ⅹ5)秋水时至,百川灌河。(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3)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5)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试题(6)参考答案

一、A B B D A C B A B B答错1个扣1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二、《尔雅》、《道德经》、夸张、辐射式引申、四言、图画、懸(悬)、左传、流、罹。答错1个扣1分 四、象形、会意、象形、指事、会意 会意、形声、指事、象形、形声。答错1个扣1分

五、1、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指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即可得2分。2、六书: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前四种是“四体”,反映了汉字的四大结构类型。指出“象形……”等六种类型即可得2分。3、词的本义指的是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文字可考”、“有文献资料”、“最初的意义”缺一项或两项都扣1分。4、风骚: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1分),因为是两部作品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而成为两部诗歌总集的代称,后引申指“文学才华”(1分)。5、古今字:上古时代,许多汉字都是一字兼表几个义项,后来为了将这几个义项区分清楚,在原字的基础上添加意符或改换意符,就成了古今字。 六、1、在我国历史上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三种: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古人认为我国上古结绳而治,如《周易·系辞下》、《说文解字·序》等。近世有些学者把结绳这种记事方式和文字联系在了一起,认为它是文字的源头。其实文字和结绳毕竟是两回事,结绳不是文字。但是,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有可能借鉴了古代的结绳。从古到今,有不少人主张文字来源于八卦。其实,八卦不是文字,也不可能演化出成千上万的文字来。但是,不可否认,汉字的某些构形与八卦有着一些文化方面的联系。我国古代传说,黄帝时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汉字。系统的汉字是古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的。但是,不能排除有个别出色的史官曾经对汉字的整理作出过特殊的贡献。答出三个起源,共得2分,三个评价各1分。

2、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叫通假。所借的字叫通假字,被代替的字叫本字。如:早—蚤,本应用“早”而大多数文献中用的是“蚤”,早为本字,蚤为通假字。借用某个字或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这种方法造出来的字称为假借字。假借字利用的是“谐音原则”,这样很多原来无法造出来的词就可以造出来了。如:我,原本是一种武器,被借去作为第一人称代词。通假是属于用字上的假借,词义离开原文不成立。假借是属于造字上的假借,词义离开原文依然成立。说明通假字和假借字各2分,举例1分。

3、从一个词的本义所反映的事物的不同特点出发,朝着不同方向引申,就叫作辐射式引申。(2分)如:引,本义是“开弓”,由于开弓这个动作有许多状态和特点,可从各个方面引申,因而“引”产生了许多引申义。a、开弓需拉弦,所以引申为“拉、牵”义。b、开弓时将弦拉弯了,似乎拉长了,所以引申为“延长、延伸”义。c、开弓需将弦往一个方向拉,所以引申为“引导、率领”义。d、开弓需将弦往后拉,所以引申为“避开、退却”义。(3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

4、①领、颈、项:都指人的脖子,但“颈”特指脖子的前部,“项”指脖子后部,“领”指整个脖子。在所指范围上有所不同。(3分)②畏、惧:都表示“害怕”。畏,多作及物动词,可带宾语,一般不作使动用法。惧,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时是使动用法。“畏”含有敬意,“惧”不含有敬意。两者在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上有区别。(2分)

七、(一)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效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每错1处扣0.5分

(二)①水流畅通无阻,规模如此之大,以至于两岸间、水中陆地和高高的河岸间,茫茫一片看不清。②认为天下壮美的事物尽在自己眼前。③脸朝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④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觉得孔子的见闻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操算不得什么。⑤我将会长时间地被道德修养高的人所笑话。 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C 歌——謌 D 昏——婚 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 从左右,皆肘之。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 盍各言尔志? 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D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 D)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B 是非君子之言也。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 A)

A 惠等哭,舆归营。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二、填空题(共18分)

1、清人张玉书等奉诏编撰的《康熙字典》按照部首和笔画分卷,全书共分为12卷。 2、清代学者王引之所撰的一部古代汉语虚词专著是《助字辨略》。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4、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至于“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5、根据“四书”分析,“戒”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本义是戒备,警戒。 6、根据“四书”分析,“逐”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追赶、竞争。

7、在《韩非子·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句中,“臭”的意思是气味。这是古今词义在词性方面发生了变化。 9、“焚”的本义是烧,如“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今义作为词素组成“焚烧”。

10、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连接两个形容词,相当于“又”。 11、在《荀子·天论》“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句子中,“与”的词性是连词,它的语法作用或意义是表示并列。 12、在“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句中,前“之”的词性是 连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三、释词题(共32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2) 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 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对事理想不通 4射其右,毙于车中。毙:倒 5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孔:副词 很

6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贰:不专一,背叛 7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愧 9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贿:财物

10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适:到……去 11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 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焉:语气助词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加:更加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莫:没有 4、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为:被 5、若为庸耕,何富贵也?若:如果

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五、古文今译题(共20分)把下面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冉有、季路见到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内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那颛臾,从前先王任命它为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楚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周任有句话这样说:“估量自己的才能,担任合适的职务;如果不胜任,就应罢休。你们身为季氏家臣,却不能谏止他讨伐颛臾,要你们干什么?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厌恶那种态度:想这样,却回避不说,而一定给它编造些托辞。 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如果你们两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致他们;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其稳定。 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 C ) A、陣都鄙隣 B、树析休栔C、修脩儵倏 D、胃肺膾炙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 D )

A、暱——昵 B、翦——剪C、桀——揭 D、赴——讣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A)

A、知——智 B、昏——婚C、雕——彫 D、襍——雜 4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姜氏何厌之有?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5下列句子中,具有形容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D )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象有齿以焚其身。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7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B )

彼且奚适也?何以知其然也?之二虫又何知?去以六月息者也。 8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的一句是(A )

曹公,豺虎也。射之,豕人立而啼。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9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 )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见犯乃死,重负国。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10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A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蟹六跪而二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二、填空题(共20分)

1、《助字辨略》的作者是王引之。

2、古书旧注里常见到如“尨,音茫”这样的注音材料,这是采用直音的注音方式。至于像“膑,鼻引切”,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3、根据“四书”分析,“武”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本义是与军事、战争有关的事物。 4、根据“四书”分析,“脩”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干肉。

5、从造字结构分析“道”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句中,“道”用的是它的引申义;至于在“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句中,“道”字用的是它的本义。

6、从造字结构分析“耳”、“鄙”等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句中,“耳”用的是它的 引申义;至于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中,“鄙”字用的是它的本义。

7、在《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句中,“下流”的意思是地位低下,处境低下。这是古今词义在词义方面发生了变化。 8、“仅”在古代有几乎,将近义,如《张中丞传后序》“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9、在“汉王与义帝发丧”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10、在“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

11、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句中,后一个“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用与被动。 三、释词题(共3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 1、射其左,越于车下。越:坠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